Page 46 - 電子書_第四河川局 2018心閱濁水溪
P. 46

046
治水七十周年紀念文集
清朝、日治時期的濁水溪防洪
濁水溪主流發源於合歡山主峰與東峰間、標高3,220公尺的「佐久間 鞍部」。流路於廬山附近與塔羅灣溪匯流,經霧社後於萬大附近匯入萬大 溪,隨後再匯入丹大溪及其支流郡大溪,並於水里匯入陳有蘭溪、水里溪 後,於集集及竹山再納南清水溝溪、東埔蚋溪及清水溪等主要支流匯入彰 雲平原;並經二水、西螺後,於彰化縣大城鄉與雲林縣麥寮鄉之間注入臺 灣海峽。
以前濁水溪於二水、林內隘口以下河段,是南北擺盪,流路分成四 股,即最北側的舊濁水溪、現在本流的西螺溪、新虎尾溪和北港溪。清光 緒6年(西元1880年)7月時,本地區發生重大洪水災害,災後清廷於北岸 興建鼻子頭堤防約1,000公尺及下水埔堤防約2,240公尺,以堵截洪水進 入舊濁水溪,但光緒24年(1898年)草嶺潭潰決時,洪水再次排入舊濁水 溪。
治水沿革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