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臺灣歌謠傳鄉情—臺語篇》
P. 12

  10
專題演講
(四)
【轉化文學作品意境的音樂創作】
主講/潘皇龍 前言
( 一 ) 遵循語言律動,將詩詞直接作為聲樂作品的歌詞而逕行譜曲 ( 二 ) 轉化文學作品意境創作器樂曲
( 三 ) 自行編撰詩詞,再轉化其意境創作樂曲
一、遵循語言律動,將詩詞直接作為聲樂作品的歌詞而逕行譜曲:( 略 ) 二、轉化文學作品意境創作器樂曲
( 一 ) 轉化詩詞意境的音樂創作
1. 詩詞的選擇 2. 音樂的設計 3. 意境的轉化
( 二 ) 唐詩譜新曲
1. << 楓橋夜泊 >> 管弦樂曲 (1974) ( 張繼 )
2. << 蓬萊 >> 管弦樂曲 (1978) ( 陸游西山村行 )
( 三 ) 古文學 ( 或哲學思想 ) 的運用
1. << 蝴蝶夢 >> 五重奏曲 (1979) ( 莊子 )
2. << 禮運大同 >> 管弦樂協奏曲三章 (1986/90) ( 孔子 + 瘂弦 ) 3. << 五行生剋 IIA>> 管弦樂曲 (1981/82)
三、自行編撰詩詞,再轉化其意境創作樂曲
( 一 ) << 東南西北 VII>> (2013)
( 二 ) 台灣新映象系列 國樂團協奏曲 1. << 太魯閣風情畫 >> (2015)
2. << 黑潮聲景圖 >> (2016)
3. << 百岳傳奇 >> (2016)
( 三 ) << 風水輪流轉 >> 為五位擊樂家的協奏曲 (2016)
結語
( 一 ) 遵循語言抑揚頓挫的律動特性,讓人聽得懂。 ( 二 ) 表達詩詞抽象思維的音響意境,而引發共鳴。 ( 三 ) 根植於雙傳統的創新:
1.「音響意境音樂創作理念」 從大而小、從外而內、從創新而傳統。
2.「超級支聲異音 (Heterophony) 創作理念」 從小而大、從內而外、從傳統而創新。
( 四 ) 從「骨幹音的潤飾」經由「骨肉相隨」到「骨幹和弦的音響意境」。 ( 五 ) 建構台灣主體性音樂生態新環境!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