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臺灣歌謠傳鄉情—臺語篇》
P. 16

  14
專題演講
(六)
徬徨之際,回首亂迷來時徑: 萬千指涉三樣情
主講/楊聰賢
一、再闖【亂迷之境,徬徨之時 :《山水舞鶴》及其相關思索】
1. 舞鶴的書寫 – 作品總覽、小說的聲韻、關於離題
2.《山水舞鶴 : 幾近無言的表情世界》- 「形式」、「內容 ( 描景、示意、抒情 )」 3. 「取其義而忘其形,表其情而忘其義」
二、 Leonard B. Meyer 在其著作 Emotion and Meaning in Music 中的探討 1. Formalist ( 形式主義者 ) – 形式
2. Expressionist ( 表達主義者 ) – 內容 ( 意義及情感 )
a) Absolute Expressionist ( 絕對性表情 )
b) Referential Expressionist ( 指涉性表情 ) 三、 指涉性表情與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1. 兩者間之共相與殊相
2. 「互文性」觀念之延伸:
a) 跨域 (Interdiscipline)
b) 多重 (Multiplicity)
3. 具體化音樂中的指涉性表情之思考:
承上述的討論可以想像得到,要「具體化音樂中的指涉性表情」是何等艱 困的一項嘗試,其複雜度並非我個人所能窺其全貌,遑論得以克服。 唯 一可以確定的是其必定須藉由音樂,且是高度立基於音樂中的「絕對性表 情」,的方式才可能發展出有具意義性的進展。 所以在此我要修正之前 所提和各位共同努力的目標為「取其義而忘其形,示其意且抒其情」
四、 萬千指涉三樣情:幾個嘗試
1. 《如果在冬夜,一個歌者⋯..》- 為女高音、雙簧管、小提琴、鋼琴、擊樂 2. 《含悲調:給一位雙簧管演奏者的二重奏》- 為雙簧管和預製錄音
3. 《傷逝》- 為管弦樂團
五、結語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