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Demo
P. 5
/Founders talk
永續文化、藝商融合發展
聯合國於 2015 年發表的「2030 可持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我認為社會應更看 重這個重大目標。除了環境綠化,人文教育及文化多樣性 也是同等重要。文化產業目前在香港必定不是發展得宜, 教育體系也一直備受爭議,人文教育在大環境也出現不上 不下的狀態。Partnership 對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事情, 世上沒有一個個體能靠一己之力影響社會,合作是必須的 事情。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對於貿易和與不同產業保持 友好關係已經有多年經驗,唯獨文化界別還是不太活躍。 藝術既能創做出可觀的商業價值,同時社會極需要人文精 神、藝術知識來保持城市人身心平衡,要帶動藝術文化、 傳統工藝,延續甚至是活化城市,跨界別合作我認為是十 分值得去做的,與企業,NGO/NPO 結合推動藝文發展, 是我的目標。
近年因為 ESG 等因素幫助推動,各大企業得悉可持續發 展及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而發展出不同的方案及設施,這是 令人震奮的。而文化藝術等版塊似乎在香港也看到出頭 天,我希望未來香港企業能投放更多資源在文化保育及發 展上,多發掘像我們這樣幼嫩但願意嘗試的年青人,希望 Youngclub 也可以做到文化傳播的一分子,這算是我最理 想的目標吧!
「藝術家」,
還是習慣藝術生的稱呼
我的作品是產品式的製作,沒有大家想像中的油畫之類作 品。由於深受流行文化影響,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可以「被 帶走」和「可穿戴」的。一般展覽不像演唱會,沒有紀念 品,活動完了也就沒了。我的作品就像紀念品一樣,在展 場中可以拿走。同時我的作品主題圍繞社會文化,拿走 了,也是傳播信息的其中一個動作。潮牌、時裝對年輕人 來說必不可少,我用最貼身的媒介,傳遞不同的信息。
「藝術家」這個稱號對我來說是只是身份的暫時替換,在
創辦人和藝術家之間不斷交替而已。一切尚早,我還是習
慣藝術系生的稱呼,但有時侯又逼不得已要習慣對外要以
藝術家和品牌創辦人的身份出席活動和創作,確實是挺神
奇的事情。
「POP是發展Youngclub的精神食糧 , , 我覺得藝術家的勇敢 ,也許可以為香港 文化發展爭取更多。
比起藝術家 ,流行歌手及企業家更可以 刺激到我 ,往更廣的方向進發。我常以 企業的總裁、創作歌手為模范 ,他們緊
密
密
的 的 的 思 思 維
維
及 及 合 合 作 作 作 式 式 不能把它們帶到藝術世界。」
麼 麼 密
密
的 的 的 思 思 維
維
及 及 合 合 作 作 作 模 模 模 模 , , 式 式 , , 我 我 我 我 常 常 常 常 在 在 在 在 想 想 想 想 Kaio Wu
Co-founder Lead @kaio__w
為 為 為 為 什 什 什 什 麼 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