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石榴班社區歷史紀錄
P. 17

44
          七、福德宮:
土地公的正稱是「福德正神」,一般人稱他為「土地公」或伯公。
傳說在帝堯時代,有一位專門教導人們耕種方法的農官,後代的 人為了感謝他的恩德,就把他奉為土地神。 另外又有一種傳說, 說他是一位張姓的收稅官,他非常愛護百姓,時常為人們的事情 而忙碌,當他死後,人們就為他和張夫人立祠,他們就成為當地 的土地公、土地婆了。
土地公是每個地方的守護神,所以各地的土地公都有不同的傳說 故事。現在舉其中的一個傳說讓大家知道:
從前有一個收稅官,名叫張福德。他非常愛護百姓,如果百姓一 時繳不出稅,他會寬緩些日子;要是真的沒有能力繳稅,他就自 己拿錢貼補;百姓遇到困難,他也會盡力去幫助他們。每天就看 著他流著汗在田埂間、市街上奔來跑去,為人們的事情而忙碌。他死後,新任的稅官很壞,他不但催逼 百姓納稅,更時常虐待他們。沒多久,大家就非常受不了,感到痛苦萬分。百姓懷念張福德的好處,於 是在田野中風景最好的地方為他和張夫人立祠,尊稱他為 [ 福德正神 ],他們就成為當地的土地公、土地 婆了。百姓們常去燒香祭拜,向土地公祈求庇佑。 土地公很仁慈,笑容滿面,平常樂善好施;而土地婆 卻很自私,整天都板著面孔。土地公看見世界上許多窮苦的人,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便設法使他 們致富,使他們能過舒適的生活─當土地婆知道這件事後,卻加以勸阻,以後土地公就不再幫助別人致富 了。後來土地公看到有人死了,他的家人哭哭啼啼的,實在悲傷,又動了惻隱之心,想設法使死人復活 過來,好讓喪家轉悲為喜─土地婆知道後,又加以勸阻,土地公於是又打消了這個念頭。由於土地婆三番 兩次的勸止土地公幫助人們,所以人們就不再祭祀土地婆,而只祭祀土地公了。土地公的正稱是 [ 福德正 神 ],民間稱他為 [ 土地公 ]、[ 土地公伯仔 ]。土地公相當於村長,是社神,負責考察聚落內人民的言行、 善惡。
臺灣的土地公神像,大都是頭戴員外巾,身穿員外帔,長著長長的鬍鬚,圓圓紅潤的臉,右手拿著金元 寶,左手內掩 ( 護著元寶,免得錢財外流 ),坐在椅上,露出慈祥的微笑,看起來非常和藹可親;也有右 手拿玉如意,左手拿金元寶的。 在電視劇裡,我們看到的土地公神像,手上拿的東西卻不一樣─右手拿 的是柺杖,左手拿金元寶。( 據說柺杖是土地公的法器,利用它,土地公可以隨時變成各種各樣的人 ) 而 土地婆則坐在他的右邊,手上也是拿著柺杖。 在以前,人民的生活禍福與土地公息息相關,凡是生育、 成年、結婚和喪葬,都要祭拜土地公;生病、外出、殺豬、蓋房子,或受冤枉、社會雜事也都要祭拜土 地公。一般家庭在神明廳裡除了供奉觀音菩薩、媽祖婆、祖先牌位外,有許多人家還供奉著土地公神像, 來守護家宅。 有一句話說 [ 田頭田尾土地公 ],所以在農村地區,更是隨處可見到大或小型的土地公祠, 用來祈求作物豐收。 在都市,土地公也是商家的財神,一般做生意的人,多在店裡設立他的神像或神位, 每天早晚對他燒香、敬茶,虔誠禮拜。 農曆的二月初二和十二月十六日是土地公的紀念日,所以除了正 月以外,商家在每月的初二、十六,更要準備水果或牲禮,燒金紙來拜土地公,為他 [ 做牙 ],祈求財源 廣進、生意興隆。 二月初二是一年中第一次做牙,稱為 [ 頭牙 ],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做牙, 稱為 [ 尾牙 ]。
土地公也是墳墓守護神,一般墳墓邊會設個小石碑或小石像。大型的公墓、靈骨塔等,還會立個很大的 土地公站像,他的右手拿柺杖,枴頭綁著個葫蘆,左手拿金元寶,不畏風雨、不分日夜守護著墓園。 總之, 土地公宅心仁厚、樂善好施,且具有多種功能,是民間普遍信奉的神明。 土地公雖然地位較低,比不上 玉皇大帝、觀音菩薩、媽祖、等的神格高,卻是民間最普遍供奉的神明,數目多得無法統計。 小的土地 公祠,可能只立個土地公小神像,外加個小香爐而已,或是在紅紙上書寫 [ 福德正神神位 ],貼在壁上;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