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8701
P. 32
20 / 21
至重庆 乘江轮抵九江 转乘火车回厦门。 值得一提的是 这次招生选招了当年全校各系的四川学生 其中中文系的
三位学生 三位学生 也是由我们精心挑选的。这三位学生就是我担任班主任的八七级的 廖凯锋、任智勤、蒋慧君。记得他们平时和高考的成绩都相当好 而且多有突 出的表现 如蒋慧君曾获得泸州市的演讲竞赛第一名等等。以此也可见 中文 八七这班的学生 也多是当时考生中的佼佼者。这一结论 在今年 5 月中 我 前往福建师大主持其文学院研究生的答辩途中 先往福清造访弟子林忠建时 又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他告诉我说 他是当年福清文科高考成绩第一名。我 又有感于忠建虽然从商多年 但仍然欣慕浸润于传统文化中 且以弟子礼竭诚 招待我 遂欣慰赋一绝句赠他云:“乐栽桃李逾三千 七十人中汝并贤。举世 淫哇浮与躁 犹歌三百雅声篇。”
八七级入学后 当年从厦大中文系毕业的杨福山(其中学起即笔名杨伏 山)任辅导员。由于新任班主任 新生报到时 我就首次到三家村中文系的迎 新点迎接新生。记得最清楚的 至今还呈现在眼前的情景 是来自泉州的陈连 旅同学。她家离厦门较近 一家三代上至奶奶、父母 下至弟妹 都送她来厦 大报到。当时虽然也有送子女来厦大的 但一家三代人一起送至学校还是不多 见。而陈连旅一家三代送她入校 一是家离学校近 二则是上厦大的喜悦给全 家带来的激动 当然 也有全家人对她的关爱与离家来校的不舍。果然 连旅 是一位极为聪颖优雅的学生 她毕业时因是优秀学生 经我推荐而获得了免试 上研究生的资格。她原也愿意深造 但因家中不同意(当时已经有下海经商 再次出现读书无用论了) 最后还是放弃了。她到石狮工作后不久 即到日本 做侨民了。不知她远离家乡赴日本时 一家三代是否也依依不舍 直送到扶 桑?还有印象的是 当时另一位湖南籍的优异女生(全班成绩最优秀者)郭润 葵 也是有意上研究生的 可惜最终也因当时知识又贬值的风气而放弃。多年 后 后 我到长沙见到已经从政的她后 她曾表示过想报考我的在职研究生。然而 时移势异 此事并不容易 她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憾憾!
八七级入学后不久 我和杨福山老师商议组建班委会(我因各种事务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