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8701
P. 42
30 / 31
校注》)一种给诸生。大家商量明年毕业二十周年返校以及多加联系事宜。这 次相聚 乃多年来首次 故大家均甚兴奋快乐。其间 与陈东(在吉林 当时 为班长)通电话。”后来 作为班长的陈东 其时已经在外地经商多年 他在 商务繁忙中 仍秉有老班长的责任心 一从外地回厦门 就到我家商议二十周 年庆之事。我 2011 年元月 11 11 日日记记载如下:“下午 87 级本科生班长陈 东来家 谈他多年来的工作以及现状 并议及今年他们班毕业二十年回校庆祝 事宜。”此后 陈东又特地邀约在厦门的同学在阿珠海鲜饭馆宴集 商议有关 加强联系事宜。可惜因各种缘故 当晚来者不多(东班多年来 每逢节日 特 别是春节 常来电话拜年问候 情感殷殷 颇为难得的学生啊)。最值得缅想 的是 2001 年和 年和 2011 年的毕业十周年和二十周年的两次全班大聚会。那种久 别重逢的欢快 那种彻夜欢聚的兴奋 那种返老还童似的 无拘无束的 好似 回到当年那青涩年华时的嬉戏与口无遮拦的热闹场面 至今犹令我回味不已。
1991 年八七班毕业后 我出省参加学术活动时 也有几次和弟子们相见 叙谈 受到热情招待。如最早的一次是 1998 年仲冬 我到北京参加全国高校 古委会召开的会议 住在中国人民大学旁的宾馆。有天晚上 小雪来看望我 这是我在省外第一次见到自己八七班的学生。在我眼中 小雪是位温婉中略显 坚毅气质的北方姑娘。当时 小雪遇到烦闷的事 她像面对自己的父母似的 向我倾述了许久。我为她而心情郁郁 但也别无长策 只能宽慰而已。也就是 这一次北京之行 我从家里匆匆出发时 竟然把放在行李袋边的棉大衣给落 下了 乘火车往福州时才记起。所幸到福州后 联络到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吴立 群 他立马带着军大衣 送到在福州大学任教的我大学同学的家中给我 这才 能抵挡住当年北京极为严寒的风雪的侵袭。后来我又分别两次到桂林、长沙和 南京 都得到赖斌、润葵和邹晶莹贴心周到的接待与陪伴 留下了温馨美好的 记忆。晶莹在我去年作为嘉宾到南京大学参加我的座师程千帆先生诞辰百周年 纪念会时 还陪同我和傅璇琮先生一起游览莫愁湖 后又陪我和林继中教授到 夫子庙晚餐 参观秦淮八艳 观览秦淮河风光。在我 2012 和 2013 年两次到 南京开会后 晶莹都开车送我到机场 并通过他的介绍 享受到到贵宾室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