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8701
P. 96
84 / 85
给了你 你有了知识 应当报还国家与人民 哪里需要去哪里 哪里缺人才去 哪里 ”
当时厦大有几个分配到攀钢的指令性指标 一些四川籍的毕业生嫌攀枝花 偏僻 不愿去攀钢。在我为选择沿海发达地区还是到西部去犹豫徘徊时 父亲 来信劝我:“对于攀钢 你是可以慎重考虑的。从报纸、杂志、电视的报道 上 攀钢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单位 是全国钢铁基地之一 是重工业工人的集 中地 政治、经济、文化一定不差 交通如铁路、公路、航空必定发达 怎能 说是太偏僻了呢?希望你慎重三思 不要失之交臂。”
父亲的信坚定了我投身国家西部建设的信心。定了去攀钢后 父亲很是高 兴:“你确定了应去的地方 是明智和果断的 大丈夫应当如此 已作出了决 定 就只有向前 不能退后 更不能见异思迁 有所反悔。攀钢尽管离家乡远 了些 但为了前途 为了今后事业 也只好如此 什么事都不能十全十美 计 较那么多了 只要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都有利。虽然你母亲有些不愿意 (甚至哭了) 我可以安慰她 说服她。”
回忆是最好的怀念和纪念。20 多年了 父亲的一封封家书虽然已成绝唱 可沉甸甸的教诲言犹在耳 浓浓的亲情感同身受 精神的力量必将传承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