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玩埤世代
P. 108
五 這六十二天
Part3 問題與回答
1. 大東國小在社區的存在意義 ?
這所學校歷經百年風霜,不論是歷史定位或是社區的活動指標,對於在地埤麻人來說都具有獨特 意義,並且這間小學也是基於家庭狀況離不開此社區就讀的小孩,唯一可以就讀的地方。
2. 學校的差異性,該存在的價值 ?
公立學費沒差別,我們對談後他們不想成為特色小學,朝多元化特色發展,像是 : 國樂、在地食 農教育,在課餘時間增進其他多元化的發展。
3. 餐車、攝影與活動的關連性 ?
進行歷史的回顧,最重要的就是資料的查詢,所以透過餐車的日常活動,先了解當地不同居民當 時的記憶點,再藉由畢業照慢慢勾起他們的回憶,進而才有再一東這項大型活絡意識活動,每個 環節都是層層堆砌出來,缺一不可。
4. 活動除了感動然後呢 ?
藉此活動做出前導,喚醒居民對社區小學的重視,未來大東的規劃與凝聚性都可以獲得居民的大 力支持。 活動結束後,校友們很熱情開始在社群軟體上轉發很多當年的共同回憶的畢業照,甚 至有海外學子主動聯絡協助補全缺少的畢業冊,這也證明這項計畫激起了起頭的陣陣漣漪,慢慢 的,將會擴大成海浪。
5. 活動的延續性 ?
當日佈展樣貌會移至校內的空教室,規劃出校史回顧小藝廊永久保存,而餐車則作為學校和農會 實施食農教育課程時使用。
6. 農會有在進行銷售,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件事情?
其實農會與社區農民之間有在進行合作銷售這部分,但我們當地調查後發現農會的銷售模式是廠 商對廠商,而不是直接販售給消費者,這樣的策略導致本土產物知名度不高,所以團隊進行社區 和農會的需求整合後,決定為四色馬鈴薯建立精緻化品牌。
7. 如何解決社區問題?
使埤麻知名度提升,我們藉由『循環農業』這個議題作為品牌概念,以『友善大地』形象,將產 品定位重新定義,讓社區產品再次被看見,且在品牌價值 CSR 上,多方接洽後決定由農會執行 回饋友善農耕農民,參與各地市集,解決小農最大的問題「運輸成本」。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