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test
P. 9

     《水土保持手冊》
106年度全新登場及編修重點 TEXT、PHOTO:保育治理組
              
歷經2年半的時間,邀集多達140位產官 學界機關團體及專家學者,透過34場次討論 審查會議,收集2,662條寶貴意見,共同參與 研修完成6個篇幅46萬個字的新版《水土保持 手冊》,終於在今年四月隆重出版。這本手冊 集結、傳承、累積了臺灣數十年來各領域水土 保持經驗,兼具學理與實務,涵蓋專業領域相 當廣泛,編修完成後,可望成為全國水土保持 工作者實務執行上的最佳參考指南。
■ Q1:《水土保持手冊》出版目的 為何?為何需要編修? 《水土保持手冊》最早起源於民國53年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山地農牧局首次編頒的《農 地篇》,隨著後續納入更多的經驗與研究試 驗結果,分別於民國64年、68年,陸續完成 第一次及第二次修訂,並自民國71年開始實 施。但是修訂內容仍然僅止於「農地水土保 持」範疇,直到民國73年方再出版頒行《工 程篇》,但面對山坡地不同利用與問題之複雜 性與日俱增,民國81年再增列《植生篇》, 這三篇的架構也成為《水土保持手冊》基本篇 幅,後續在民國94年為應與時俱進,再增列
《總論篇》與《生態工法篇》,以串聯各篇幅 並因應當時實際需要,以展現手冊的整體性與 完整性。
由於《水土保持手冊》距離前次修正已 相隔十幾年之久,再加上近年氣候環境變遷劇 烈,水土保持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因此水土保 持局從民國104年7月起便針對《水土保持手 冊》進行全面性的通盤檢討與編修。
■ Q2:如何編修?參與編修人員組成 為何?
為廣納各產官學界之意見,先採取問卷調 查方式,初步蒐集編修參考方向,再邀請各大 專院校相關系所教授學者、具備豐富經驗的水
分成通論、處理單元、農地水土保持相關 配合措施及附錄等章節。配合水土保持法中所 提及之農藝、工程及植生方法,故將坡地保育 篇編修為農藝篇。各章節加以增減或修改並重 新編排。處理單元及農地水土保持相關配合措 施增加照片或圖示加以說明以利了解,並新增 防風石牆、坡地防風、乾砌石護坡、梯田、整 坡作業等處理單元。另外重新檢核附錄平台階 段土方表及坡地逕流量估計表。
工程篇
分成通論、處理單元及附錄等章節。工 程篇為較常使用之篇幅,故整合原坡地保育篇 與工程篇之章節,並新增水土保持常用之工法 單元,如野溪土石清疏、排樁、土釘、岩釘、 地錨及排水廊道等11個章節。並因應氣候變 遷及實務所需適度提高邊坡穩定安全係數及擋 土牆之安全係數,再將不合時宜之公式加以修 正,以符合現實狀況。另也再新增防砂壩之防 砂量演算及編修沉砂滯洪設施等內容。
土保持技師、任職公務體系的退休前輩以及民 間NGO團體,共同參與編修審稿及審查工作。
■ Q3:《水土保持手冊》編修後重點 有哪些?
《水土保持手冊》包括總論、基本資料調 查與分析篇、農藝篇、工程篇、土石流篇與植 生篇共六篇,其中,基本資料調查與分析篇及 土石流篇為新增,以對應充實「水土保持技術 規範」的基本資料調查與分析章節,並同時納 入水土保持局的土石流防治重要業務。
各篇幅的研修重點如下:
總論篇
串連各篇幅,針對目前環境變遷及水土保 持觀念演變進行新的闡述,濃縮水土保持之內 容為「以人為本」的三大重點,包含保育、減 災與利用,並在最後新增水土保持手冊的發展 沿革。
基本資料調查與分析篇
主要編修依據為「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 二章並以水土保局計畫成果為主要參考文獻。 內容主要分為通論、基本資料調查、水文水理 與泥砂分析及附錄等章節。通論部分闡述調 查目的、調查範圍、調查與分析程序及調查執 行原則。基本資料調查章節內容分成目的、原 則、方法及應用等。此篇蒐集國內水保工作相 關之調查表格,目的為將調查結果資料量化, 可達到查核及建檔等功用,並以條列式內容讓 使用者容易閱讀及應用。
農藝篇
16 水土保持季刊.2018.09 Autumn NO.23
特別企劃 17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