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keepgoingwithtaiwannewculturalmovement
P. 141
+1
其實林振莖 10 年執著的研究歷程,彷彿遙遙致敬文 協時代 10 年不輟的藝術贊助行動。文協當年在中部 的大本營──中央書局辦講座、發行雜誌,將臺中的 藝術家與仕紳、知識分子們緊密連結,這精神一直延 續到 1970 年代仍支持著創作者們。這些因對臺灣文 化與政治的熱血交織而成的情誼,在文協正式成立 前就已經逐步建立,在戰後即使文協早已不在卻仍 未消散。
「藝術家是很孤獨的,如果沒有伯樂欣賞,他們會非 常辛苦。」幸而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文協藝術家們被 他們的伯樂看見,林振莖也在策展過程找到知音。 當籌備已久的「進步時代」迫於疫情而需提前閉展
因為清楚時代背景與人物關係,林振莖才能梳理藝 術家為贊助者塑雕像或畫肖像的人情脈絡,據此向 大眾訴說前述陳植棋的明信片、或李石樵《楊肇嘉氏 之家族》畫中所承載的訊息。「凸顯出人物後,歷史 就會有生命,當它有故事的時候,就不再只是冷冰冰 的『歷史』了。」從文協會員林獻堂、楊肇嘉等人,到 戰後贊助者們的故事,林振莖多年前便已開始鋪陳, 在「進步時代」展中一一開花結果。十年磨一劍,終 於將文協時代的人物群像,從點、線逐漸串連成面。
努力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藝術家是很孤獨的,如果沒有伯樂欣賞,他們會 非常辛苦。」
進步時代的幕後推手——向百年前的藝術贊助者與無名行動者致敬
百年 :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