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keepgoingwithtaiwannewculturalmovement
P. 176
態度。」例如《我出生了,但......》裡孩童批判大人世 界的遊戲規則、《東京行進曲》(1929)女性對於父權 壓迫的痛陳、《國士無雙》(1932)譏諷徒有其表的武 士道英雄主義,以及鏤刻藝妓難以言說的身心創傷、 女性選擇出走作為無言反抗的《與君別》(1933)。在 當年崇尚宏觀的歷史敘事下,這些細膩刻畫平民生 命故事顯得彌足珍貴,細細品味更能以微觀的角度 俯瞰時代脈絡,將個人帶入歷史情境思索社會議題。
為復刻文協年代的觀影氛圍,楊元鈴更在影展中精 心策劃了「辯士 4 場」。然而現今臺灣缺少辯士職人, 專業老辯士如陳錘鐘(1937-2019)都已陸續辭世。因 緣際會下,楊元鈴在與《王牌辯士》導演周防正行合 作的講座上,與有豐富日本電影字幕翻譯及配音經 驗的吳奕倫進行對談,進一步促成這次影展新型態 辯士場的合作——由吳奕倫與劇場工作者鄭佳如擔 任「致憤青」中解說默片的辯士,帶領觀眾重回歷史 現場。例如《國士無雙》的辯士場,吳奕倫一人分飾 多角,用不同聲音表情呈現妙齡女子、老年人及旁白 等角色,同時加入具當代視野的對白設計,讓演出現 場的復古氛圍中同時洋溢與當代文化激盪出的妙趣。
4 過去的默片只有黑白畫面、沒有聲音,因此替黑白默片講解劇情、讓觀眾 能看得懂電影,源於日文「弁士」的「辯士」這個行業因而誕生,面對只有影像 的 默 片 ,人 物 對 白 全 憑 辯 士 想 像 , 講 解 時 除 了 需 轉 換 角 色 , 有 時 也 會 播 放 背 景音樂讓觀眾更能融入劇情。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