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keepgoingwithtaiwannewculturalmovement
P. 42

樓聚會的記事。
林承俊據此說明:人們常以為不同理念、派系、或階 級等差異,會造成彼此之間的對立,然而在日記等私 人文書裡,卻可看見當時許多文協成員,就算立場與 價值觀念不同,彼此仍會維持交流,甚至進行合作。 他觀察,文協在成立之初的願景其實也相對模糊、並 沒有很詳細的計畫。「他們就是覺得可以一起幹件大 事就做了,當然人一多會有衝突、有協商,就是一個 過程。」這群有志之士因為對於臺灣的認同而凝聚在 一起,儘管有徬徨、有衝突,每一位參與者的行動與 積累,都促成計畫變得更加成熟與明晰。
進一步從日記中的人際往來紀錄中,可以看見文協 的影響從政治行動延伸至文化與藝術領域。比如林 獻堂經常透過買畫、委託製畫等方式,支持初出茅廬 的年輕臺灣藝術家們。「在日記裡可以看到,他贊助 過的人還真是數不清,除了歷史上留名的藝術家,還 有許多不知名的畫家。」此外,林獻堂也常在畫家們 的邀約下,參觀如赤島社展、臺陽展等畫會團體舉辦 之展覽會,並予以金錢的援助。如1937年林獻堂在 日記中記錄到:「台陽美術協會楊佐三郎、陳澄波、 李石樵、洪瑞麟、李梅樹、陳德旺、許聲基及張星建 來,請八日往公會堂觀展覽會,並要求補助費。即予 之五十圓。」
在當時藝術贊助並沒有投資、增值的作用,由此可 見,林獻堂對於藝文是由衷支持且不求回報的。於
040 041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