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200507網拍電子圖錄
P. 16
拍品號碼:200507007
作品名稱:鄧⽂文儀 中⼭山⽂文藝獎推薦表四⾴頁
質地形式:紙本 畫⼼心尺⼨寸/物件尺⼨寸:推薦表:36.5*26cm、審查表:39*27cm(三件) 起拍價:NT.1,000
鄧⽂文儀介紹:
鄧⽂文儀(1905 年 12 ⽉月 18 ⽇日-1998 年 7 ⽉月 13 ⽇日),字雪冰,湖南醴陵東鄉⽩白兔潭(今浦 ⼝口)⼈人,⺠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內政部政務次⻑⾧長。1923 年參加廣東政府軍政部⻑⾧長程潛創辦 的教導營學兵連,1924 年初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學習,加⼊入中國國⺠民黨。1924 年底提 前畢業,隨同⿈黃埔軍校教導團參加東征戰⾾鬥,並在戰⾾鬥中負傷。
1925 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 年 1 ⽉月回國,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師政治部主任、⿈黃埔 軍校政治部代主任。1928 年任總司令部侍從參謀。1931 年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 從秘書8年。
1931 年冬,復興社成⽴立,是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1935 年任中國駐蘇聯⼤大使館⾸首席武官。8 ⽉月,鄧⽂文儀與中共代表潘漢年和陳雲在莫斯科舉⾏行秘密會談。1936 年任三⺠民主義⼒力⾏行社書記。
抗戰開始後,1938 年調任成都陸軍軍官學校政治部主任兼委員⻑⾧長成都⾏行轅政治部主任。1941 年調任第三戰區政治部主任。1944 年任⻘青年軍政治部設計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45 年任軍 委會政治部第⼀一廳廳⻑⾧長。
國共內戰時期,1946 年任中華⺠民國國防部新聞局局⻑⾧長。1947 年任國防部政⼯工局局⻑⾧長兼國防部 新聞發⾔言⼈人,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央常委。1949 年去台灣。
1950 年,任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1951 年任⾰革命實踐研究院副主任、代主任。1952 年 起任⾏行政院內政部政務次⻑⾧長 6 年,負責實施台灣⼟土地改⾰革及地⽅方⾃自治。1957 年任⾏行政院退役 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9 年起任國防研究院講師 10 年,後任中國⽂文化學院教 授,曾獲⾹香港世界⼤大學頒贈⽂文學名譽博⼠士。
晚年研究道教,獲選台灣中國道教總會理事⻑⾧長。參與籌建台灣「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主張 和平統⼀一中國。1990 年 5 ⽉月及 1991 年 4 ⽉月,兩度訪問⼤大陸。1998 年在美國去世。
推薦⼈人介紹: 潘維和:
潘維和,(1936—) 法學家。字中興。⼭山東即墨⼈人。⾼高等考試及格並取得律師資格。⼊入“⾰革命實 踐研究院”培訓,台灣⼤大學法學博⼠士班畢業。曾獲韓國慶熙⼤大學榮譽法學博⼠士。曾赴各主要國 家考察⾼高等教育及司法制度。曾任律師、“考試院”典試委員、“中華⽂文化事業基⾦金會”法制 室主任、華岡藝術學校董事⻑⾧長。並先後在台灣⽂文化、台⼤大、政⼤大、輔仁及軍、憲、警校任教授 或系主任。後任台灣中國⽂文化學院院⻑⾧長、副董事⻑⾧長。1966 年籌建中華學術院成⽴立,任研究發展 部主任、秘書⻑⾧長。1967 年籌建“中華法學協會”,任常務委員兼秘書。1976 年發起成⽴立法制 史學會,為⾸首屆理事。並創辦《中國法制史學刊》。1978 年任團⻑⾧長率教授國外訪問團出訪。
在中國法制史研究上多有造詣,頗具學術影響,著有:《清末變法在中國法制史上之影響》、 《唐律學通義》(上)、《唐律家族主義論》、《漢律表紀》、《漢律研究》(上)、《中國⺠民事法 史》、《中國近代⺠民法史》、《回贖權之⾏行使及其限制》〈⺠民意代表⾔言論免責權問題〉、《法 學論⽂文集》、《明清以來習慣法上之鋪底權》等 10 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