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Demo
P. 124

122 客家政策 20年藍皮書
引領前行的客家力
客語 復興活力
「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 人」客家話消失,是臺灣多元 社會的危機。
「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客家話的消失, 無異是臺灣多元文化的重大危機,語言是思想、經 驗等知識的載體,失去一種無形的語言資產比失去 有形的物質、土地更令人惋惜,臺灣也將因失去客 家文化版塊而喪失文化資產的完整性與豐富度。過 去在威權統治時代,臺灣客家語言的使用因受打壓 而嚴重流失,連帶造成客家族群認同的危機,不僅 在學校說客家話會受到處罰,從原鄉向城市遷移的 客家人,也因為主流社會不使用客家話而策略性地 選擇隱藏自己的語言和文化,逐漸成為都市中的隱 形人。
客家話流失的危機感,結合臺灣本土社會運動 的能量,客家在長久沉潛其社會力之後,終於在 1980 年代陸續冒出於社會政治場域。1988 年客家 人發動的「還我母語運動」,真實反映出客家社會 內部的一股自救力量,也是一股自我圖存的積極作 為。直至客委會成立後,因應客家運動所揭櫫的語 言訴求,在 20 年間提出一系列活化客語、復興客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