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Demo
P. 130
128 客家政策 20年藍皮書 引領前行的客家力 終促成本土語言成為國家語言、並使政府出資經營
本土語言電視臺與廣播電臺。這些成果並不侷限於 狹義的客家,而是由臺灣所有不同族群來共享,見 證了臺灣民主與族群文化的多元和豐富。對此,可 用以下三個指標來檢視客家公民社會的發展:
指標一、倡議各種不同訴求的客家公民團體是否 能普遍設立並發揮影響力?這當中除了聯誼性、歌 謠性等較軟性的柔組織外,是否也有若干專以社會 性公共議題探討與實踐的硬組織?比如成立於民國 89 年倡導「新个客家人」理念的「臺灣客家公共 事務協會」,就成為後來持續引領整個客家族群甚 至臺灣社會進步的動力。
指標二、探討根植客庄的各種客家草根社群是否 能遍地開花並扎根地方?比如從反水庫運動起家、 近來轉變為以保育為訴求的「美濃愛鄉協進會」。 這樣的客家草根社群時時關注地方議題,推動在地 愛鄉運動,對於「客家在地主流化」理念的實踐至 為重要,也是客委會在客庄區域發展政策上重要的 觸角。
指標三、檢視以企業經營方式來進行社會倡議的 所謂「社會企業」是否能順利成立並永續經營?社 會企業是一種追求經濟、環境與社會等三重盈餘、 且又能永續經營的新商業模式,即運用自身競爭力 產生盈餘投入,以降低或解決社區問題,而毋需仰 賴政府補助或民間捐贈。這樣的社會企業常能結合 在地資源,帶動客庄活力,吸引青年返鄉。
全球客家 網絡發展
客家人之間的連結,是建構客 家族群重要的社會基礎。
客家人之間的連結向來是建構客家族群重要的 社會基礎,過往與客家族群網絡相關的社會組織, 大都是回應客家的族群關係,包括大同會、崇正 總會等都在對抗客家非漢的論述脈絡中被看見 連南洋客屬總會,以及由崇正會發起、在各地輪 流舉辦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也多以團結客家或 為工商聯誼而創設。
這些社會組織強調團結客家與工商聯誼的精神 延續至今,不過近年來以臺灣客家為基礎的社會 組織,則更具公民性格,例如臺灣客家公共事務 協會為爭取客家人為臺灣的主人,尋回族群尊嚴、 爭取族群權益,提出「新个客家人」理念,主張 島上各語系族群,不論先來後到,抑或原住民各 族,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這股客家社會力就是 客家族群作為公民的表現,同時也是建構臺灣公 民社會的基礎 甚至改變了臺灣客家生態,更在 全球引起許多海外客家社群對母語傳承的重視。
綜觀民主臺灣的客家文藝復興運動經驗,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