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Microsoft Word - 04-380114_更新_.doc
P. 7
6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趨勢。Markovits, Dumas 和 Malfait (1995)研究空間的遞移推理能力也有類
似的發現,即在兩個前提的低複雜度問題,六、八歲的能力表現相似,但
在三個前提之高複雜度問題,六歲的能力表現較八歲差。基於此本研究兩
種難度的關係邏輯問題,分別為不同關係複雜程度問題。
(三)問題的符號表徵
傳統的邏輯推理研究以語文問題為主,若配合圖畫或操作物施測,運
用視覺表徵呈現前提的內容,有助於觸接長期記憶的知識以理解問題,接
受假設的前提,或者整合複雜前提的關係,減縮認知容量的負荷(Harris &
Nunez, 1996; Markovits et al., 1995; Pears & Bryant, 1990)。
在三段論方面,English(1993)以七、十一歲左右兒童為受試,配合圖
畫施測確定結論和不確定結論問題,研究發現年齡較大的能力較佳,而圖
畫表徵對年齡較小者的助益較大,對年齡較大者的影響雖較少,但有助於
推理反應的提升。
在關係邏輯方面,Andrews 和 Halford(1998)以四到六歲兒童為受試,
配合操作物施測空間的遞移推理問題,發現年齡較大者的能力較佳,然而
圖畫或操作物有助於解決較複雜的問題,有時也會造成推理的限制,例如
Wright 和 Dowker (2002)、Markovits 等人(1995)發現六歲比七、八歲兒童,
較易直接依知覺的物體特性判斷,未根據前提的關係訊息推理,引發絕對
效應(categorical effect)或圖畫效應(figural effect)。
由此可知兒童邏輯推理受符號表徵的影響,在解決三段論或關係邏輯
問題,配合圖畫或操作物施測,其能力呈現發展的趨勢,且圖畫或操作物
有助於兒童推理,特別對年齡較小者的助益較大,但有時也會造成推理限
制。基於此本研究運用圖畫與語文問題,探討不同年齡兒童解決不同符號
表徵問題之邏輯推理能力。
三、研究目的
綜合上述動機與文獻,心智模式論點認為幼兒至學齡兒童具有不同程
度的邏輯推理能力,惟受問題特性的影響會有會有差異,本研究以大班、
三年級、五年級兒童為對象,採用江淑卿(民 89)根據心智模式論點編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