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建造一個我喜歡回去的家』——關得年牧師
P. 28
開始感到一份前所未有過的自由!
我要作個勇敢運用權柄的父親!
「我無法滿足媽媽對我們的要求!」
我跟太太道出此言,坦承我內心的無奈。八零年代我拿到居留身份之
後,開始申請母親來美和我們一起生活。我是她的獨子,我應該照顧
她。唯母親並不喜歡美國,因為這邊的生活方式和香港的太不一樣,她
住得不開心。有一次我從外面回家,站在門口準備開門的時候,聽到媽
媽正在大門的裡面和親戚大聲講電話,抱怨我和太太的不是。我情不自
禁地在門口細聽,發現媽媽很多的指責,都是出於她單方面的認知或誤
解。譬如她認為:我不應該在美國生活,反該舉家搬回香港長住;我們
為什麼沒有每天早晚到菜市場買新鮮的魚、肉、菜蔬吃?(那時,我家附
近少有華人超市);為什麼她的兒子會替嬰孩換尿布? 這豈不應該是媳婦
的專職嗎? 凡此種種認知上的落差,使我洞悉我無力用討好媽媽的方式
來表達我的孝道。我們沒有辦法完全滿足她對我們的期待或要求。最後
我按照母親的意願,讓她放棄綠卡回港長住,僱一位菲傭在家陪伴照顧
她。返港後母親常有親戚到家看望她,讓她的心情比在美國時有所改
善。二、三十年之後的今天,我有五個兒女各自成家,我有機會從我母
親的角度來看我們跟已婚子女及第三代的關係,同時設身處地、從土生
土長兒女的角度,反觀跟中華文化薰陶下之移民父母共處的藝術。
我的認知是:讓一切的關係來得甘心樂意、坦誠相待,沒有勉強、沒有
假裝。儘量溝通彼此的期待,包容諒解雙方的落差。這樣的家,不管是
在美國或是在香港,都是我所喜歡回去的家!
沒有對人的懼怕或是期待落空的壓力,才能營造自由的氛圍!
今天的反省與回應
你有很多對人的懼怕嗎?請聖靈帶領你回顧那些經歷,交託給父神。
26 © Vineyard of Hope Church 基督福樂之家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