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科學傳播電子書一草案
P. 144
編輯外,還得審稿、改稿,甚至邀稿。他說,學術刊物必須把關內容,
不能違反科學的正確性,而且還要讓讀者都看得懂。
回憶擔任《科學月刊》編輯的那些年,王文竹說,過程其實都是
順風順水,跟學校工作也沒有什麼衝突,除非碰到特殊突發事件,像
日本 311 核災,或是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安危機,就得儘快找到相關
專家學者來撰文,透過刊物和網路平台回應社會時事,為大眾破解迷
失並導正視聽。他感念地說,當初《科學月刊》創辦人林孝信就是為
了提升國民科學素養,號召一群國外留學生創辦刊物。林孝信曾說:
「科學知識是用來造福人群的,而不是讓人望而生畏、讓人用來壓迫
人的。」這番令人感動的話,也讓王文竹堅持努力在科學傳播的付出。
喜歡交朋友的王文竹,因為雜誌社的關係,不斷吸收大量知識,
也結識不同領域的科學家。他說,這樣認識朋友挺有趣的,當你聽到
專家談論自己專業的時候,就有機會藉此增廣見聞。王文竹認為,執
筆《科學月刊》不只有趣,還有一份使命感,社會上總有些人會提出
一些反科學、偽科學的論述,有科學素養的民眾就會自己思辨,不輕
易相信道聽塗說。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