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tmp
P. 40
乘風涼·嘎三胡
蒲扇搖搖、三胡嘎嘎
電影院裡蹭蹭冷氣...
文: 嘎三胡
插畫: 金誠
只要是上了年紀的老上海,都看到過 的匈牙利籍著名設計師鄔達克主導打樣設
上海盛夏酷暑乘風涼的靚麗美景,那時沒 計,法商華法公司為承建商。1953年,諾
有空調,家中有個電風扇就顯得相當富有 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並更名為
了。那個年代的夏天,一到晚上,弄堂裡, 武康大樓,其後一些文化演藝界名流均入
馬路兩旁,梧桐樹下,特別是一些大樓下 住此間,包括趙丹、王人美、秦怡、孫道
或者建築群落之間有穿堂風的地方,男女 臨、鄭君裡等。這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
老少三三兩兩拿著各式各樣的竹塌、藤椅、 寓大樓,大樓底層採用騎樓樣式,將店面
小板凳走出家門,女士着花睡衣褲,男士 櫥窗向內收縮,留出人行道空間。這樣就
短褲,汗背心,圓領汗衫,更有甚者乾脆 給住在大樓後面簡易房子的住戶打造一個
“赤膊”,被戲稱為“赤膊大仙”。那時 乘風涼的寶地。在大樓最東面的紫羅蘭理
候總有人會先在路面上澆上几桶自來水, 髮廳的外面是胡先生的領地。胡先生原先
讓被太陽曬得熱氣騰騰的柏油馬路上的熱 家境殷實,獨住一棟三層樓的洋房,後來
氣隨著水蒸氣揮發掉。 因為運動被掃地出門,搬到武康大樓後面
乘涼大軍中有下棋的、打牌的(那時 建築中的一個亭子間,全家五口人擠在一
沒有鬥地主,一般都打“大怪路子”)吹 個八平方的亭子間。作孽。
牛的、講故事的,各占一方,互不干擾。 胡先生排行老三,所以大家叫他三
記憶中最熟悉的是,徐匯區淮海中路 胡。三胡,博學多才,上曉天文,下知地
和武康路的交界處,有一幢上海標志性的 理。據説被趕出家門時什麽東西都不准帶
诺曼底公寓。(I.S.S Normandie Apart- 走,只有幾箱書成了漏網之魚。於是乎,
ment)此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旅居上海 三胡就整天窩在亭子間,埋頭在書海里,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