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tmp
P. 23

商有四人,旅館老闆有一人,還有將近二                                                                                                                        進出方便,郊區水路到城的客貨船隻不少



                              十名的婦女兒童。一直到1900年,上海的                                                                                                                      在老北門外三洋涇橋附近停泊,為了方便



                              法國人還沒能超過100人。因為法國僑民                                                                                                                       交通,洋涇浜上陸續架起了九座橋樑。當



                              很少,法國領事沒有多少經費,法租界因                                                                                                                        時鄭家木橋(福建中路)至東新橋(浙江



                              此沒什麼發展。很多人誤以為法租界一直                                                                                                                        中路)一帶商號林立,煙館、賭場、妓院



                              是老上海的“上只角”,其實那是1917年                                                                                                                      集中,幫會流氓活動猖獗,“鄭家木橋小



                              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的事情。淮海路是1914                                                                                                                      癟三”臭名遠颺。



                              年才修築的,之前那一帶是荒郊野外。法                                                                                                                            1875年前後,商號逐漸向八仙橋一帶



                              租界開埠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老上海幫                                                                                                                        發展。1879年,文人的筆記記載說洋涇浜



                              會流氓、地痞盜匪活動比較集中的地方,                                                                                                                        一帶(今延安東路)是“粵妓、洋妓聚集之



                              煙、賭、娼業非常興盛。曾經壟斷上海鴉                                                                                                                        所、倚門賣笑,嬌嫩不一”。1889年,



                              片煙毒的“三鑫公司” 就開設在金陵東                                                                                                                        “西國青樓,多在二洋涇橋(今延安東路



                              路196弄(惟祥里)。上海五大賭檯中的                                                                                                                       四川路一帶)”。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擴



                              榮生、利生就設在法租界,舊上海灘聞名                                                                                                                        張,英法租界當局鑒于洋涇浜污染嚴重,



                              的藏垢納污場所寶興里、寶裕里、寶安坊                                                                                                                        於是共同填浜築路,一年竣工,以英王愛



                              和中華里(俗稱“三寶一中”),全在法                                                                                                                        德華七世之名命名為愛多亞路。自填浜築



                              租界。1900年前後達聞特牧師對洋涇浜和                                                                                                                      路後,洋涇浜兩側房屋先後翻建。


                              老城廂之間的生存描述非常差:臭氣熏




                              天,棚戶處處,動物被虐殺,洋涇浜水漆


                              黑等,而且什麼營生都有。





                              英法租界界路—洋涇浜






                                  老上海的法租界一直和英美的公共租



                              界涇渭分明,起初以洋涇浜爲界,擴張之


                              後以現在的延安中路和延安西路為界,南




                              部為法租界,北部為公共租界。英美租界


                              的地盤上地名是英文和中文,法租界的地



                              盤上地名是法文和中文。英美公共租界有



                              “工部局”,法租界有“公董局”,兩個                                                                                                                        晚清洋外國青樓盤踞的洋涇浜三茅閣橋附近



                              地方,兩套制度,儼然兩個小國似的。上                                                                                                                        (河南中路)



                              海本地人曾經這樣說過:“大英法蘭西,



                              大家勿來去。” 法國人把法租界的外灘



                              也叫“外灘”,人們為了區別,一般叫作



                              “法蘭西外灘”,也就是今天的中山東二



                              路。




                                  1918年大量俄國難民進入法租界之



                              前,法租界的繁華商業洋區只在洋涇浜東



                              路、金陵東路一帶。廣東路、福州路一帶



                              洋涇浜兩岸商業最興,但法租界法商寥寥



                              無幾,都以華商為主,魚龍混雜,不如英



                              租界那麼高檔。因洋涇浜離上海縣城近,                                                                                                                        晚清二洋涇橋南堍(四川路)景象







                                                                                                                                                21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