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洛城小说40-49
P. 6
教育之傷,心靈之痛
——讀《藤校逐夢》 ■ 丰 雲
着中國經濟實力的與日俱 重要的書寫
隨 增,普通中國人的觸角正 角度。遺憾
越來越多地纏繞進全球化網絡中。 的是,願意
全球買買買,旅遊看世界,都已是 在此着墨的
尋常風景。留學人數更是屢攀新 作品數量還
高,2015 年有差不多 50 萬中國學 不是很多。
生出國求學,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 因此黃宗之、
一大留學生輸出國。如此龐大的留 朱雪梅夫婦
學人潮,自然會衍生出豐富生動的 的長篇小說
孫建平作品欣賞:醉在林卡 —— 西藏記憶系列作品 (1983-1988) 悲歡離合故事。新移民文學在發軔 《藤校逐夢》
之初,就有大量着墨於留學生活的 的問世就有
孫建平曾任天津美院油畫系主任、天津美院造型學院副
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政協文史館油畫研究院 【第四十五期】 小說和散文問世。不過,這些作品 值得關註的
副院長,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天津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由於都出自留學者本人的筆下,故 價值。
事儘管多變,視角卻是一致的。這 這部小說透過幾個華人家庭中 認知世界、思考人生的本來軌道上,
使得讀者對留學生活的理解較為單 的子女求學問題,引發讀者對於教 不要讓校園浸淫在功利主義氛圍
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主辦 刊頭設計、版面編輯:丁圓圓 一。而近年來,隨着留學生的低齡 育真義的思考。文森屬於低齡留學 中。而《藤校逐夢》透過幾個名校
主編:陳述 顧問:陳殿興 于疆 網址:http://lacwa.com 化漸成趨勢,從外部視角聚焦留學 群體,中學時代就被父母送到美國, 生的人生悲喜劇,更是清楚地告訴
編委:王傳利 張棠 黃宗之 王偉 鄭立行 投稿郵箱:PC1430@gmail.com 生活,思考留學教育、乃至教育本 雖如願考上名校卻因心理承受能力 我們: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和心理
身的意義成為新移民文學的一個更 不足而使得求學之路一波三摺,差 脆弱的自我中心主義者的培養是從
點絕望自殺。蘇珊是從國內到美國 家庭中開始的。當一個人的教育在
一路名校讀下來的,雖生活在光環 初始就已經走上歧途時,即使最終
之下,但從未體味到生活的美好, 闖入世界級名校,也未必能夠使其
以致抑鬱冷漠,最終棄絕人世。琳 獲得人生的圓滿。這中間的扭轉需
達出生在美國,但被母親的名校 要很痛苦的精神掙扎。
聖誕節一過,琳達對爸媽說:“我要在 是這種人,為自己的家和兒女連命都可以不 情節和對人生的功利主義考量所裹 黃宗之、朱雪梅夫婦的寫作,
新年前趕回紐約去,我與朋友約好了一塊去 要的。正因為這樣,爸才覺得很對不起她。 挾,不得不與父母簽下合約入讀名 數量上不是很大,但幾乎每一部都
時代廣場參加新年除夕夜的狂歡。” 爸有件事請求你,今後不要再提你媽賣房子 校的無趣專業。但她經歷幾年的成 是對移民生活進行時的描摹,且是
劉韜特地一個人開車送她去機場。借與 的事了。” 長後,終於在畢業後遵從自己的心 深入的楔入,字裏行間充滿着對於
女兒單獨在一起的機會,劉韜開着車,同琳 “為什麼?”琳達拉長了嗓音問道。 意,寧願背負沉重的貸款也要重修 故國發展的關切和對移民生活的思
達聊了起來。 “琳達,你不知道,你那樣說是在戳你 喜愛的電影專業。而他們求學之路 考。2009 年出版的長篇《破繭》
“琳達,爸知道你是為了趕影片的後期 媽的背脊樑,捅她的心窩窩。” 上的種種波摺和痛苦,都是與各自 關注的是中美兩種教育方式和教育
製作,怕媽媽老逼你找工作,你才不願在家 “那是她自己逼我讀經濟管理專業時說 家庭的教育理念相生相伴的。文森 觀念的對比,着力點在中學教育。
久留,新年也不在家過了。” 的話。”琳達嘴巴一翹,撒着嬌對父親說。 的父母送兒子到美國求學,為的是 2014 年出版的長篇《平靜生活》關
琳達點頭後說:“爸,你幫我勸勸媽媽 “琳達,你不知道你媽。我們來美國的 將來兒子能有豐厚的收入;蘇珊的 注的是海歸群體的精神困惑。《藤
心 母 可 憐 父 好嗎?你們真為我的幸福考慮,為什麼不讓 最初幾年,你媽老說,呆在美國是好,可畢 父母溺愛女兒、努力供養她讀名校, 校逐夢》是他們繼《破繭》之後再
我幹自己喜歡的工作呢?”
竟是外來的移民,心裏面總有一種不安穩的
度聚焦教育問題,關注的是大學教
是因為女兒讓他們臉面有光;琳達
感覺,好像沒有根似的。可為了你和你哥的
劉韜平靜裏帶着感性的沉重,深情地說
道:“爸能理解你。做父母的怎麼會不希望 教育和未來,你媽又想在美國呆下去。我其 的母親自己沒有實現名校夢,就拼 育中的方向選擇問題,也可以說是
對《破繭》中所關注的教育問題的
命想在兒女身上補償,軟硬兼施地
自己的兒女今後過得幸福?正是因為爸媽太 實也同她一樣,在美國的最初幾年裏總覺得 威逼女兒去讀名校。這些父母為了 一個後續拓展。美國作為中國學生
愛你了,才會不支持你讀電影學院。爸媽為 自己人在美國可心在漂流,整個人就像水潭 子女的教育可謂倍嚐心酸,不僅在 赴外留學的主要目的國,是一個觀
什麼來美國,為什麼寧願分居兩個國家,難 裏的浮萍一樣,找不到歸屬感。這種感覺一 經濟上竭盡全力、甚至不惜負債累 察留學生活的絕佳窗口,而從形形
道不是因為考慮你和你哥的緣故嗎?爸媽聚 直折騰我,這也是爸爸後來一定要回國的主 累,精神上也始終為兒女緊張焦慮, 色色的留學生身上發生的故事中又
少離多,這日子其實很不好過。你媽獨自留 要原因。可你媽一直不願意與我一同海歸。 沒有自我、沒有夢想。琳達的父親 摺射着中國當下教育模式的問題所
在美國陪你和你哥,這麼多年來,她一個人 我們家在中國原本有兩套房子,如果當初不 劉韜由於被家庭經濟問題困擾,竟 在。因此,《藤校逐夢》的叙事追
獨自擔起家庭的擔子,很不容易。爸爸很虧 賣,現在的價格可以多賣出好幾倍的錢。可 至滑入犯罪的泥淖,前途事業、身 求是頗富深意的。
欠她。爸爸沒能照顧到一家人,心裏常常很 你媽就想在美國買套房,讓你和你哥有一個 家性命都懸於一線。《藤校逐夢》 當然,《藤校逐夢》與作者之
自責,很內疚。” 真正屬於自己的家。我也是為了讓你媽能夠 的背後,乃是兩代人的纍纍痛楚。 前的諸多作品一樣,在故事的趣味
琳達很誠懇地說:“爸,我對你和媽媽 心裏踏實,才同意把國內的兩套房子賤賣, 炫目的“名校”光環之下,盡皆虛 性、語言的精緻性和叙事方式的多
說過了,我不要你們在經濟上繼續支持我讀 在美國儘早買一套房子讓你媽把心安穩下 榮與功利。 變性上都還存在些許不足,作者未
書,我自己貸款,不給你和媽媽增加經濟負 來。我們家在美國只有這一套房子,它是你 這部小說的情節雖然並不複 來的創作尚有不少可提升的空間。
擔。” 媽的根,你逼她把房子賣了,那不是要她的 雜,但是揭示的問題卻是今天在每 不過,作為新移民作家群體的一員,
劉韜苦笑着語重聲長地說:“琳達, 命嗎?現在爸爸在國內住的是出租屋,一個 個中國家庭、乃至海外華人家庭中 他們的創作卻是真正觸摸到了新移
爸媽絕對不是因為需要繼續提供你學費的緣 人在國內過得很孤獨。逢年過節,看着其他 都無法回避的,那就是我們如何做 民文學的題中之義的。當下的華人
故。爸爸剛來美國時,因為堅持自己的愛好, 人一家子熱熱鬧鬧的,爸爸只有獨守空房喝 父母,我們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新移民文學,使用所在國語言寫作
選擇在美國讀兩年文學碩士專業,才造成如 悶酒,望着窗外一輪明月,卻把故鄉當異鄉, 這些年頻頻出現的“虎媽”“狼爸” 或者雙語寫作的作家是極少數,多
今爸媽天各一方的局面。媽媽是怕你重走爸 那時候的心情特別糟。爸爸常常想丟下副校 等刺激神經的稱號,所引發的人們 數新移民作家不僅是漢語寫作,而
爸選錯專業的路,才堅決反對你讀電影學院 長的位子回美國與你媽守着這個家過清貧日 對於教育和家庭情感模式的思考是 且作品的出版發行和影響力拓展都
的。” 子算了,可心裏呀也一直在為自己的事業愛 波連波、浪打浪的。 是在兩岸四地的漢語文化圈中。那
“爸,你的專業並沒有選錯呀。”琳達 好和一個家在掙扎。人啦,這一輩子活得真 中國式父母之愛的表達,有兩 麼,置身於內地的當代文學和港澳
說道:“要不是你從斯坦福這所美國最好的 累。”劉韜說著,心裏有說不出的哀傷,禁 個很重要的關鍵詞:“權威”和“犧 臺的漢語文學之中,新移民文學的
大學畢業,學有所長,怎麼可能在國內當上 不住眼淚在眼眶裏轉動起來。 牲”。在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的 立足之地何在呢?自然應該在於創
大學的文學院副院長,現在又升任為副校 “爸,我答應你不再提媽媽賣房子的事 倫理框架中,“父母之命”曾經是 作中所具有的跨文化視野,這包括
長?你現在不是挺好的嗎?我都已經大學畢 了。你還是幫我儘可能說服媽媽好嗎?我也 許多兒女的可怕夢魘。他們在這個 題材的選擇、視角的選擇,也包括
■ 黃宗之
業了,不需要媽媽繼續留在美國陪,她完全 不希望她為我操心太多。”琳達懇求道。 沉重的“命”之壓迫下,常常要放 思考的力度和膽識等等。對於不同
可以回國陪你,與你一同好好過日子嘛。” “好吧,爸爸儘力而為。只要能做到的, 棄愛情、放棄事業、放棄夢想,不 文化的觀察和比較,對於移居生活
“唉,你怎麼會不懂你媽呢?”劉韜的 爸爸會盡量去做。爸爸是學文學出身的,什 的真實記錄都應是移民文學存在的
朱雪梅 等飛翔,翅膀就摺斷了,最終飛翔
語調裏染上了凄傷,嘆了口氣。“我也勸過 麼時候把你寫的《紐約故事》劇本給爸爸讀 的功能也退化了。獨生子女時代的 價值和意義。如果作者僅僅在身份
她。可她心裏只有你和你哥。她是捨不得你 一下,讓爸爸能對你們年輕人多一些了解。 到來,迫使“父母之命”換了新的 上是一個移民,作品卻與移民生活
們倆呀,你媽怎麼會把你們倆單獨留在美國 你對電影鍾情,在表演方面的確有一些天賦, 呈現方式,那就是透過預先的“犧 干係不大,或者雖有一個異國背景,
呢?她總希望離你和你哥近一點,萬一你們 很可能是承襲了爸爸對文學的熱愛,所以, 牲”來實現自己的“權威”。 卻不能真正深入到移民國的現實生
有什麼難處,她能幫着一點。現在你們倆還 爸爸是能夠理解你的。我和你哥都在幫你說 父母的通用句式是:“我一把 活內裏,而僅僅是隨意編織一個習
沒有成家立業,她掛牽着。等你們今後結了 服你媽。你應該知道,我們都很愛你,希望 屎一把尿地把你拉扯大、拼死拼活 見的通俗情愛故事,那麼這樣的作
婚生了孩子,她還會擔憂沒人照顧。她總是 你幸福。”劉韜說著最後一句話時,感覺自 地都為了你能出息、為了你我放棄 品就很難被視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移
希望自己能在你們身邊,好好地看着你倆。” 己的眼睛裏已經有淚水從潮濕的眼眶外沿滴 了 A、放棄了 B,還有 C 和 D”。這 民文學,其與內地通俗文學最大的
“媽媽這是何苦呢?”琳達憂傷地說。 落了下來。 種以辛苦和放棄為主調的巨大“犧 區別也許就僅僅是作者署名後面的
劉韜又重重嘆了一口氣,“唉,你媽就 牲”,製造出濃濃的“心酸”感, 那個標着國籍的括號。
(本文節選自長篇小說《藤校逐夢》, 使得大多數孩子的成長歷程都伴隨 誠然,有許多作者是拒絕被標
該部小說將於 2017 年 1 月在《小說月報》原 着一分沉重。他們始終背負着雙份 籤化的,他們認為自己的作品就只
創版賀年刊上發表)
的人生期許,永遠虧欠着父母一份 是文學作品,而不是非要被貼上新
恩情。而做父母的,因為有了這份 移民文學或者海外華文文學之類的
作者簡介:黃宗之,歐洲跨國生物醫藥 巨大“投入”,便自以為擁有了干 標籤。這種文學追求本身值得尊敬。
制藥公司美國分公司從事技術工作,任研究 預兒女一切生活選擇的權力——雖 只是就文學評論而言,總是需要一
開發部資深科學家。朱雪梅,歐洲跨國生物 然這份投入是未經兒女同意就自行 個坐標來考量一部作品的價值。標
醫藥制藥公司北美公司工作,現任質量部門 決定的。這使得中國式的親情中往 籤的存在其實就是給作品一個存在
項目經理。夫妻倆業餘寫作,發表有《陽光 往裹挾了太多“愛”之外的元素, 的坐標點。沒有標籤,言說的立足
西海岸》《未遂的瘋狂》《破繭》《平靜生 它隱含着投資回報、精神控制和人 點就不確定,就很難將作品置於相
活》等長篇小說。在國內及北美報刊雜誌上 身依賴等等不屬於愛的東西。然而, 應的文學框架和序列中觀照。那麼,
發表《紅塵之外》、《伊蓮娜》、《鐘郈》 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且不可 對作品的解讀和定位便很容易停留
等二十餘篇中短篇小說及散文。朱雪梅為“北 預知其具體的長度,又因為其“生 於表層的閱讀感受。因此,每個標
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會員,黃宗之任“北 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兩端空洞性, 籤其實都是一個解讀的視角或切入
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
因此實際上也無所謂結果。那麼, 的方位,具有其內在的價值。拒絕
生命過程的豐富及其過程中的感受 標籤,拒絕被定義,讓自己的作品
幾乎是我們唯一真正擁有的。兒女 自在地匯入當下的文學潮流之中,
的人生再精彩、再“成功”,也無 讓讀者選擇和評價,無疑是自信和
徵 稿 啟 事 法全部容納我們自身的生命價值。 勇敢的。只是,當下的時代,文學
寫作者如過江之鯽,每年面世的紙
早在 1911 年,魯迅在《我們現在怎
樣做父親》中就言辭激烈地批判過 質和網絡作品難以計數。不是所有
封建家庭教育中的“恩威”思想。 的作品都能夠被評論者和讀者打撈
然而百年過去,今天的許多父母扔 到閱讀視野中的,作品若非具有極
為了繁榮華文小說創作,向華人社會推介優秀小說作品,北美洛杉磯華文 然不願鬆開這根愛之繩索,給孩子 其傑出的成就,便要靠運氣或者大
作家協會主辦《洛城小說》專刊。每月刊出一期,當月第一個星期六在《中國日報》和《臺灣時報》同 和自己一份自由。 力的宣傳營銷。對於諸多出於興趣
時刊出。 教育的真義何在,更是國內經 業餘寫作的新移民作家來說,未必
《洛城小說》專刊開闢以下欄目:小小說和短篇、中篇小說的節選;小說點評及小說評論;名家名 年累月的公眾話題。“沒有童年的 有益。當然,文學創作是一種個體
言和小說推介等海內外文友的優秀華文小說類作品。 解題機器”、“精緻的利己主義 性的行為,出於何種動機和目的來
歡迎給《洛城小說》專刊中有關欄目投寄各類稿件。來稿請附上作者簡介(包括發表過哪些作品) 者”、“錢學森之問”、“西南聯 執筆是每個創作者的自由。天馬行
和聯繫方式。本刊編輯部有權進行編輯加工和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請在文末註明。本刊採用稿件不付 大的神話”等等關鍵詞,只是公眾 空或是追求明確,都有自己的存在
稿酬。投稿郵箱:pc1430@gmail.com 討論的冰山一角。每有悲劇發生在 空間,你的寫作你做主。 ”
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 校園中時,人們都痛切呼籲讓教育
《洛城小說》編委會 回歸到創造和傳承知識、人格養成、 作者簡介:文學博士,德州學
文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文責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