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16
P. 40
一片荒地,人煙稀少,零星地散落著一些墳
礅和廟宇,只有在新閘橋的東北部,有一個
虹口村,6戶人家,房子都是草棚,農民亦漁
亦耕。當時的蘇州河口比現在寬多了,過河
全靠擺渡。據麥克萊倫寫的《上海史話》介
紹最早在虹口落戶的外國人是美國人赫塞林
(Mr. Hetherington),他給自己造了棟小
屋,但在1848年就死了,成為死在上海的第一
個洋人。後來一個叫道氏拿破(Mr. Dowsnap )
的美國人也住進了虹口,他在那裏造了一個
老船塢。1848年虹口的吳淞路上開始出現很
多重要的機構,都是文惠廉創建的。也因為
文惠廉牧師的凝聚力,廣東來上海的新移民
1939年日本人畫的上海市地圖,當時的虹口
地區指的是整個蘇州河北部的公共租界。比 大多投奔虹口區定居,現在四川路橋下的新
較一下2009年的上海地圖老虹口包括了現在 雅大酒店,就是廣東人創辦的。
部分閘北區、部分虹口區和部分楊浦區。 1854年,蘇州河上出現了第一座木橋—
威爾斯木橋,接通了蘇州河兩岸。要發展,
虹口的歷史背景 先築路。據租界時期的“虹口道路衛生臨時
虹口位於上海的北部。按中國習慣,城 委員會”報告,1863年美租界內寬闊的道路
北是葬死人的地方,有錢的中國人都生活在 只有兩條,即由私人修築的吳淞路和百老匯
城南。1843年上海剛開埠的時候,老虹口是 路。1863年,英、美租界合並,虹口美租界
上圖:
1900年前後穿虹
河口 遠處為百老
匯路橋.(即大名
路橋 原南京路上
的菲律賓煙草公
司印製)
下圖:
清末明初海寧路
上華人店鋪民宅
(晚清日本僑民
製作的明信片)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