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彩華_學習檔案
P. 102

一、雙鯉濕地






                   雙鯉湖濕地生態



                        從高處俯瞰湖面,雙鯉的形狀確如兩條環抱的雙鯉,這湖也因此得名雙鯉

                   湖。在晴朗的日子裡,徐徐和風吹起湖面的漣漪,古厝倒影映入水面,是在金

                   門才能看見的幽靜美景。雙鯉湖與慈湖是遊客們喜愛造訪的兩大景區,豐富的
                   生態與成群的水鳥聚集,兩湖之間特別設立了賞鳥步道,能夠一次飽覽湖畔風

                   光。在雙鯉濕地自然中心裡,介紹了金門的自然資源,關於鱟、文昌魚、中華

                   白海豚和歐亞水獺等稀有動物的知識,都可以在這裡完整獲取;一樓介紹古寧

                   頭地區的人文史蹟、文化景觀以及地景的演變歷史,另有金門的地質、土壤、

                   水文等資源的簡介及介紹金門的樹林及樹林中的鳥類,並有鳥聲,讓遊客彷若
                   置身森林中。地下樓層位於湖中,由窗戶望出可看見湖底生物及水生植物並介

                   紹金門潮間帶與湖泊生態環境、土洞中生活的鳥類及金門地區特殊生物,如:

                   鱟、文昌魚、中華白海豚等,以生態造景及聽覺感受共同交織成豐富的展示。




                   金門的環境特性與資源優勢



                        金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及受到大陸東南地區和中國沿岸寒流影響,冬

                   季乾冷、春季多霧。全年降雨多在四至九月,年平均降雨量約 1,000 公厘。島
                   嶼地形主要是由花崗片麻岩構成的老年期波狀丘陵、紅土臺地及海岸低地所組

                   成。整體外觀為低矮的臺地包圍略微突出於臺地之上的花崗片麻岩丘陵,丘陵

                   地大多涵蓋在金門國家公園的範圍內,紅土臺地主要分布在金門本島西半部。

                   除主峰太武山的海拔高度 253 公尺外,無高山峻嶺,河流短促,海岸曲折。


                        金門雖歷經長期開發,但仍保有特殊的生態景觀,尤其水獺與鱟為臺灣所

                   少見。水獺多在夜間出沒於本島的水域地帶,善泳好潛、行動敏捷,為捕魚好
                   手;俗稱「活化石」的鱟為沿海生物,成鱟產卵於高潮帶砂礫中,稚鱟成長於

                   潮間帶,容易因人類的捕撈、污染及棲息帶破壞等干擾而中斷生命,所以鱟的

                   存在最能反映潮間帶的健康,近年因棲息地受到人為干擾,數量漸少,另在金

                   門近海還可發現中華白海豚的蹤跡。

         5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