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Christie's Hong Kong November 29, 2022 Fine Chinese Works of Art
P. 106

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紋大盌

          蘇玫瑰 (獨立學者)















































          明代作家王士性  (公元1546至1598年)  在《廣志繹》中提道:                 宣德皇帝對陶瓷等藝術形式不吝贊助,像本拍品這類形制
          「…… 本朝以宣 [宣德] 成 [成化] 二窯為佳,宣窯青花勝……                   的作品似乎尤其備受青睞。臺北故宮1998年曾舉辦「明代宣
          。」(參見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8年出版的《明代宣德官窯                       德官窯菁華特展」,期間展出八例同類型的宣德青花大盌,
          菁華特展圖錄》頁9及41)。就此論點,自明以降的鑑藏家大多                       圖見上述圖錄頁138-153編號42-49。雖則八盌外壁的主紋
          深以為然,而本季的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紋大盌正可為此現                          飾各不相同,但器足上方皆飾一道蓮瓣紋,近口沿處俱署宣
          身說法。                                                德六字楷體無框橫款,相同特徵亦見諸本拍品。臺北故宮八
                                                              盌之一的折枝花果紋與本拍品相同,其足墻的折枝花卉紋亦
          此盌接近半圓形,厚壁。由於器身較厚,故而外觀敦穩,西方
                                                              然,圖見前述圖錄頁148-9編號47(圖一)。這類宣德盌散見
          有「骰子盌」和「蛐蛐盌」之說。中文名稱側重狀物寫形,因
                                                              於各大國際收藏,景德鎮御窯遺址曾出土同類瓷盌的殘片,
          其狀若鳥巢,故通稱「窩式盌」。洪武、永樂二朝亦曾燒造近
                                                              就此可參見陸明華著作《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明代官窯瓷
          似的半圓形盌,惟器壁大多較薄。誠然,宣德御瓷的重大沿
                                                              器》圖版3-121 (上海:2007)。
          革之一,便是陶工在燒造各式造型優美的作品時,對於處理
          胎骨厚薄已胸有成竹。厚胎之作在拉坯成形時難度較大,蓋                          本拍品與臺北故宮諸盌尚有一個共通點,即其胎質極為精
          因器壁上下必須厚薄如一,否則窯燒時動輒變形或破裂。                           細,將幽藍紋飾襯托得格外出彩。宣德名瓷素以畫工精湛見
                                                              稱,而此盌正是箇中的佼佼者。它的畫風揮灑靈動、宛轉如
                                                              意,與「深厚堆垛」的濃艷青花與精心鋪排的紋飾格局交相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