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Jades from the Chang We Hwa collection Hong Kong Dec 3 2021
P. 104
帶鈎略述
熊宜敬
雖然在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過類似於帶鈎的長型玉片,
但並無成型的出土實物,大家所熟悉的帶鈎,大約在春秋
晚期開始出現,到戰國中晚期,帶鈎的使用已相當普遍,
出土物及傳世品皆多,多用青銅鑄造,也有金、銀、鐵、
玉…等材質,以及複合式工藝。
此時,帶鈎不僅為日常服飾所需,也成為身份地位的象
徵,尤其王公貴族、社會名流所用的帶鈎都極為精美考
究,鑲金嵌玉,精緻華麗,以彰顯其身份地位的高貴,也
體現了鮮明的時代風尚。
成書於西漢初的《淮南子》,在談及帶鈎時寫到:「滿堂 illustration of hooks line drawing of a bronze figure
帶鈎使用示意圖 wearing a belt fastened by a
之座,視鈎各異,於環、帶一也。」意思是說,放眼看去, belt hook excavated at Jincur,
Luoyang
滿堂賓客的腰間環帶上,都露出奢華的帶鈎,裝飾各展其 洛陽金村出土銅人座像
能,藉以突顯個人的身份地位。
帶鈎,古稱「犀毗」,《漢書·匈奴傳》顏師古註:「犀 後為男爵夫人 von Oertzen 收藏),估價 60-80 萬英鎊,
毗,胡帶之鈎也,亦曰鮮卑,亦謂師比,總一物也,語有 以 290.25 萬英鎊成交,約為 2520 萬人民幣,創下高古帶
輕重耳。」又引《史記索隱》張宴所說:「鮮卑,郭落帶 鈎的第一高價,也體現出「玉質」帶鈎的稀有與收藏價值。
瑞獸名也,東胡好服之。」郭落帶,即突厥的革帶,鮮
卑,即蒙古語的五爪虎,因鮮卑人崇拜它,就把鮮卑用為 帶鈎究竟如何使用呢?據學者考究,帶鈎入孔的方向是由
本部族的名稱,並鑄其形於革帶上作為裝飾。近現代歷史 右至左,左手執帶,右手執鈎,將鈎首掛入帶孔,繫扣皮
考古學家王國維(1877~1927 ) 與專研北方民族、西域史、 革或布帛絲綢所製之腰帶,井然束扎於腰腹之際,令衣衫
中國神話研究的近現代日本歷史學家白鳥庫吉 (1865 - 袍服得以妥貼裹身。1998 年 3 月,養德堂楊俊雄先生將
1942),也都持此論點,均認為鮮卑即「犀毗」,亦稱「師 珍藏的一組二件〈戰國銅帶鈎暨原附絲條腰帶〉(此絲條
比」,指胡人的帶鈎。 腰帶經紐西蘭「Rafter Radiocarbon Laboratory」碳14測試,
年代吻合)捐贈給台北故宮,給學術界提供了研究早期帶
所以,今日「帶鈎」這項收藏品類,可說是一種多元文化 鈎使用的實物證據,極為難得而重要。後來,帶鈎演變為
與藝術的融合,具有活潑奔放、瑰麗多姿的吸引力。去年 裝飾之用,除束帶外,亦可佩掛,成為身份地位象徵,故
(2020)11 月 3 日,倫敦佳士得秋拍一件極為罕見的西 製作工藝愈趨精巧,美玉所製之帶鈎也成為藏家追逐的標
漢〈黃玉帶鈎〉(為 30 至 40 年代上海收藏家陳仁濤舊藏, 的。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