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Tianminlou Hong Kong Sotheby's April 3 2019
P. 22

此類水仙盆,亦稱「鼓釘」洗,其胎骨厚實,器形穩健,
           釉質肥潤如凝脂,呈色月白,器沿釉薄而漸趨透明,色澤
           變幻至臻至美,是為鈞瓷顯徵。本品釉色微藍朦朧,彷若
           蒼穹,內見蟠屈粗紋,謂之「蚯蚓走泥紋」。鈞釉水仙盆
           自燒造伊始,便備受推崇,所出器形比例、釉色不一,見
           於世界頂級公私收藏。

           此類鈞瓷品質卓然,其燒造年代素具爭議,眾說紛紜,以
           北宋、元末及明初論為主流。近鈞窰遺址處地表發掘一「
           宣和元寶」錢範殘器,由鈞瓷土製,可視之為北宋一說之
           實證,備受專家認同。然於禹州(2005年)及深圳(2006
           年)學術會議,錢範之年代卻遭質疑:其一,錢範與本朝
           元寶實物不符;其二,錢範背面還銘有前朝之偽款。此非
           議一出,北宋之說似不足為信。上海博物館就鈞瓷碎片進
           行測試,指其年代當為元末或明初。此外,可見一最新發
           掘之鈞壺例,器形與明梁莊王墓(1441年)出土之金壺甚
           為相似,此亦可視為明鈞之佐證。
           大量鈞窰水仙盆後刻殿名,以分辨其所貯之地,多屬兩岸
           故宮清宮舊藏。然清宮舊藏乏元代遺存,難以為元朝一說
           作證。以此觀之,明初一說更為貼切,相若鈞窰花盆或受
           命於上,為永樂帝為其新都皇宮專門定燒。再者,此類器
           皿未見於明以前之繪畫或文字記載,而明初景德鎮所製
           青釉瓷盆與之器形相仿,可作旁證,見宣德地層出土例,
           展於《景德鎮出土明宣德官窰瓷器》,鴻禧美術館,台
           北,1998年,編號39。
           可比較一相近之水仙盆例,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圖見《
           鈞窰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鈞窰瓷器薈萃》,北
           京,2013年,圖版94至96、113、115及116,此書同錄鈞窰
           遺址發掘之殘器例,圖版97、98,以及一修復例,禹州市
           出土,圖版114及頁343之圖12-1、12-2。另比較鈞窰玫瑰紫
           釉花盆二例,屬台北故宮博物院雅蓄,圖載於《故宮藏瓷
           大系:鈞窰之部》,台北,1999年,圖版32及33。

           此類花盆底部多以數字為記,從一至十,或示尺寸。見一
           「四」字款例,W. Kilgenberg 博士及 Reach 家族舊藏,展
           於《Chinese Art from the Reach Family Collection》,埃斯卡
           納齊,倫敦,1989年,編號24,售於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
           28日,編號696,後兩度售於蘇富比,分別為香港2000年5
           月2日,編號590,及倫敦2015年11月11日,編號81。再參考
           趙從衍典藏天藍釉例,,售於香港蘇富比1987年5月19日,
           編號210。































           20       SOTHEBY ’S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