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Tianminlou Hong Kong Sotheby's April 3 2019
P. 47

明代御窰瑰寶


                               康蕊君




                               此罐小巧可人,所繪應龍威猛有力,卻不失柔美,觀而察                     成化年間且有帶款應龍紋罐,其器肩更形寬廣,紋飾佈
                               其雅,觸可感其盈,蘊涵明初景德鎮御窰含蓄尚風。此類                     局較工整,青料發色也較均勻。參考兩例,一為  Sedgwick
                               小罐,寥寥可數,此器更或乃永樂(1403-1424年)孤品,                舊藏,現存紐約亞洲協會,圖見  Denise  Patry  Leidy,
                               堪稱瑰寶。水波應龍之紋,宣德(1426-1435年)及成化                 《Treasures of Asian Art: The Asia Society’s Mr. and Mrs. John
                               (1465-1487年)御窰雖有燒製,此後竭止,始終罕稀,極                D. Rockefeller 3rd Collection》,紐約,1994年,圖版189(圖
                               為難得。                                          二),另一罐則曾展於《求知雅集珍藏中國古陶瓷展》,
                                                                             香港,1981年,編號70。
                               此類水浪應龍紋早見於永樂一朝,但其細節變化多樣,如
                               此罐上所飾應龍,生有魚鰭,背卻長翅,乘浪而翔,甚                      不論年代,此類應龍紋罐皆具臺階式底,而非一般慣見
                               罕。半魚半龍,乃魚正化身成龍之貌,是為「魚龍」,象                     之平底。半個世紀以前,在缺乏明代出土器物資料的情
                               徵魚躍龍門、及第登科。宣德大缸,有飾相類應龍者,                      況下,學界曾倡議把所有臺階式底器斷為宣德以後之物
                               形態、細節有異,卻不減矯健威猛,其中一例屬大維德                      (Margaret  Medley,〈Re-Grouping  15th  Century  Blue  and
                               爵士舊藏,圖見《東洋陶磁大觀》,東京、紐約及三藩                      White〉,《東方陶瓷學會彙刊》,卷34,1962-63年,頁
                               市,1980-82年,卷6,編號95,或參考香港蘇富比售出之                83-96),但此論沒有得到後來考古發掘資料的支持,現已
                               例,1997年11月5日,編號1403。其他應龍多缺魚鰭,前足               普遍遭推翻。臺階式底的出現倏忽,延燒數代後又驟然消
                               三爪,龍尾或延展蜷曲,雅緻若卷草,正如1989年5月16日                 失無踪,縱使學界對其來源尚未有定案,但臺階有減少器
                               在香港蘇富比拍出之永樂罐,編號112,後刊於《香港蘇富                   底厚度之益,或為與燒製技術相關之特徵。龍泉青瓷中,
                               比三十年》,香港,2003年,編號211。琵金頓舊藏宣德高                 有先在厚底削孔、後再釉接泥板之例,其用意或與此同。
                               足盃上應龍,前足四爪,也可資對比,2016年4月6日售於
                               香港蘇富比,編號24。                                   相類應龍紋罐,雖有不同年代者,但兩岸故宮收藏中卻不
                                                                             存一例,可悉其稀。應龍已足珍,即使只談器形,如此明
                               朱湯生在1978年趙從衍展覽圖錄中把此罐定為永樂年                     初御窰小罐也甚罕見。
                               製,1987年天民樓圖錄也依循過往斷代,但耿寶昌卻在
                               1993年出版專著中把它歸納為宣德之物。有一紋飾相類之                   入藏天民樓以前,此罐曾為香港重要中國藝術收藏家趙從
                               應龍罐,署有宣德年製款,可悉確乃宣窰所出,該罐早於                     衍(1912-1999年)所蓄。趙氏乃一代船王兼香港地產大
                               1983年12月14-16日於倫敦佳士得拍出,編號407,後兩度在             亨,購藏中國藝術品數十載,除瓷器外,並集中國古代書
                               香港蘇富比易手,2006年4月10日,編號1663及2008年4月11           畫及玉器。趙氏珍藏,其中一百件明清瓷器1978年在香港
                               日,編號2931(圖一)。然而宣德年款罐例與此器有明顯                   藝術館展出,及至1986及1987年經蘇富比舉行的兩場拍賣
                               分別,論器形,前者下腹稍形內歛,論繪飾,帶款例留白                     會釋出,葛士翹藉此購得此罐。
                               較多,水浪紋稍為拘謹,略呈公式化。年代相同之器,風
                               格大多接近,況且學界已知永宣二朝圖案嬗變微妙,據前
                               述之細節差異,加上此罐無款,論年代,雖未能排除宣德
                               所製,但定為永樂似乎更為合適。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