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Sotheby's Arcadian beauty Song Pottery Oct. 3, 2018
P. 16

淳古渾樸

           康蕊君































           宋人重視精英階層之文化素養,更甚於官職階位,這種崇文                    為人臣者,或總有一日離開朝廷,真正歸隱田園,而帝王則
           尚藝之風冠絕中國歷朝。仕途高升雖一向為士人所嚮往尋                     絕無可能。但縱然深居宮中,棹歌之詠依然裊裊不絕。南宋
           求,同時卻被視為俗流;敢於批評朝政者,往往被奉為賢人                    高宗傳世畫卷《蓬窗睡起》,描繪晨間湖畔一葉蓬舟,舟上
           智者。登廟堂之高,當輔弼之臣,士大夫身居至此,可謂功                    唯見一漁人睡起作欠伸狀,湖畔有石磯、矮叢與柳樹,湖面
           德圓滿,然而宋代社會亦崇尚隱逸,遠離世俗、幽居自然山                    霧氣氤氳,遠處有青山延綿(《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台
           水之間,乃人生另一種至境。                                 北,2000年,圖版IV-8;圖一)。

                                                         在田野之中,與天地自然為一,古今中外皆為人心之所
            登廟堂之高,當輔弼之臣,士大夫身居                            往,西方自古典時代亦已有之。羅馬詩人維吉爾(公元
                                                         前70-19年)的田園詩集《牧歌》,受希臘詩人忒奥克里
            至此,可謂功德圓滿,然而宋代社會亦
                                                         托斯的田園詩啟發,描繪古希臘一處遙遠的高地山區、位
            崇尚隱逸,遠離世俗、幽居自然山水之                            於伯羅奔尼撤半島中央的阿卡迪亞,那裡的鄉村美景猶如
                                                         世外天堂。詩人擬想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簡樸生活,如
            間,乃人生另一種至境。帝王縱然深居
                                                         E.V. Rieu 綜述(見所編《Virgil. The Pastoral Poems》
            宮中,棹歌之詠依然裊裊不絕。                               ,Harmandsworth,密德薩斯,1967 [1949] 年,頁14):

                                                            在阿卡迪亞,他記憶和幻想中的田園天地,維吉爾找到了
           中國歷代田園詩畫,多描繪鄉野生活,諸如農人牽牛、漁者                       窺探真理的窗口,他感覺到在萬物中搏動的靈魂,是它
           坐舟、樵夫欹松等。蘇軾《前赤壁賦》詠曰:                             使人類、樹木、野獸和石頭和諧共處,但城鎮、政治和戰
                                                            爭使他被逼與她和真理分離。牧人和他的羊群是她的乳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嬰,是她的密友。是他們能領會到「樹木……奏樂,松樹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能言」 。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維吉爾心中的阿卡迪亞,在文藝復興時期被詩人賈科普.桑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納扎洛(1458-1530年) 改編為同名的田園詩歌故事。此詩
             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一出,隨即廣受推崇,廣傳各地,時人紛紛以詩歌、散文、
                                                         戲劇與繪畫,頌讚淳樸的鄉間生活,羨牧人與大自然同生同
           有此感懷者,或因被貶謫而躬耕田園,蘇東坡寫《前赤壁                     息。然而,西方與中國不同,人對歸田園的渴望僅止於幻
           賦》時正是謫居於黃州。然而即使身居朝廷要職的士大夫,                    想,未及至日常生活。
           亦藉詩詞逸遊於田園世外。南宋朝臣范成大,雖身居朝廷要
           職,其詩詞亦流露對鄉野之樂的嚮往,如《晚春田園雜興》                      在中國,簡約、儉樸、順應自然的生活
           十二絕之一:
                                                           更受到推崇,並體現在各類藝術和工藝
             烏鳥投林過客稀,前山煙暝到柴扉。                              之中。
             小童一棹舟如葉,獨自編闌鴨陣歸。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