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Sothebys Fine Chinese paintings Hong Kong
P. 188

Zhang Daqian Painting From An Asian Private Collection
                                          亞洲私人收藏張大千〈四川山色〉


            1420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1899-1983)           註:此畫近景及中景,山巒聯綿重疊暈染蒼翠,林木蓊鬱,山頭遠
                                                             望,平川如帶,小丘平煙,遠山層疊隱現,有咫尺千里之勢。中央奇
        Majestic Mountains in Sichuan                        峰突起於煙靄層雲以上,即此畫主題之峨眉主峰。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framed
        signed ZHANG YUAN, dated 1940, inscribed, and with four seals of the artist  大千是四川人,但是他的家鄉內江,交通上比較靠近南方,故中學在
        146 by 81 cm. 57½ by 31⅞ in.                         重慶的求精中學。抗戰開始前後,大千的活動主要在上海和北平。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軍興起蘆溝橋事變,大千從上海前往北平接運
        HK$ 15,000,000-18,000,000                            家小,陷於日軍控制,至一九三八年五月方始逃離北平,經上海、香
                                                             港,取道廣西返回四川。由於重慶為戰時的陪都,大千選擇四川的文
        張大千 四川山色                                             化城也是省會的成都作為大本營,又愛上位於西郊外灌縣的名山,向
                                                             有「青城天下幽」之譽的青城山,距成都約七十公里,為道家的十大洞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四○年作
                                                             天之一,大千攜家租居於道家名觀上清宮中。這裡不但山水清幽,且
        款識:                                                  多奇花異鳥,大千得到自然山川的蒙養,雖值抗戰時期,然而這一時
        風雨連朝偶破顏,明窗初見整烟鬟;                                     期的山水花卉畫都有突破。
        無端去作人間客,累汝雙蛾怨未還。                                     在成都期間,大千仍然到處旅遊,重要的有川北的劍門等,但是最能
        峨眉去青城四百里,每風日晴美,輙能望見之,六月二十五日送客百                       代表四川時期的山水,除了青城山之外就是峨眉山,它是四川最雄偉
        步石時,凍雨初過,眾山皆青,南望峨眉,屹然霄漢,欎堙不偶,唯                       的佛教名山,海拔三千一百公尺,距成都一六八公里,大千曾兩遊峨
        我獨尊,又不僅鍾神秀於西方也。漫為此圖,並拈小詩,屈指舊游正                       眉,分別是在一九三九年夏及一九四四年秋。
        一年矣。庚辰七月朔,上清借居,大千張爰。
                                                             此畫是大千初遊峨眉山回到「青城借居」的第二年夏末秋初時作,是描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卻吹長笛過青城」、「可以橫絕峨眉顛」。
                                                             寫六月二十五日(陽曆七月二十九日)送客下山,行經百步石,因為剛
        來源:香港蘇富比,一九九四年五月,中國書畫拍賣,編號1038                       好在夏末的暴雨(涷雨)初過之後,天氣忽然放晴,不但眾山皆青,而
                                                             且遠景一望無遺,極目南望,下瞰成都平原,遙山盡處,一座高山「屹
                                                             然霄漢」間者,就是他一年前暢遊一個月餘的峨眉山。這一景緻,令他
                                                             印象深刻,甚至在一年之後還創作此畫。
                                                             大千一般畫四川景色,如畫峨眉山,大多以金頂為主景,或專畫青城
                                                             山景,但是此畫的特殊處,卻是以青城山為近景,成都平原為中景,
                                                             以峨眉山為遠景,因此大千在此畫的右下角既鈐印了代表青城山時期
                                                             所用的閒章「卻吹長笛過青城」,此印為大千好友篆刻名家方介堪所
                                                             刻,這是他借陸游〈劍南詩稿〉遊青城山的詩句「再到蓬萊路欲平,卻
                                                             吹長笛過青城」。又鈐印了他專為畫峨眉山所刻的「可以橫絶峨眉巔」,
                                                             這是借用李白名詩〈蜀道難〉中的句子「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絶峨眉
                                                             巔」。這兩方印同時在一畫中出現,也是代表了此畫的特色。
                                                             大千在二、三十歲時畫山水主要是師法石濤,擴及於石谿、梅清等。
                                                             又從石谿上追王蒙,所以這幅畫前景的樹石茅屋等畫法仍然可以看出
                                                             一些石濤、石谿的影子,在用筆上,不用尖細的新筆,而用鈍禿的筆
                                                             畫出厚重的線條,如山徑上代表他自己送客的兩位高士,雖然高士側
                                                             首的臉型仍然是標準的大千早期風格,但是衣紋一改他流利的筆法而
                                                             顫動凝重。茂密墨染的樹叢以及蒙茸的遠景,以不同色階的花青編織
                                                             出他在山中親自從大自然領會的「涷雨初過,眾山皆青」的深刻印象,
                                                             只是在樹幹岩石及人物茅屋上施以赭石暖色作為緩衝,因此這一幅畫
                                                             已經擺脫了石濤、石谿甚至王蒙等等古人給他的束縛,以及在師法自
                                                             然方面從黃山的瘦削轉向四川的雄渾華滋。
                                                             作此畫之明年大千遠赴敦煌,從此畫風又有改變,縱觀大千敦煌前的
                                                             同期繪畫,此畫構圖之宏闊,兼有深遠、平遠和高遠的處理手法,都
                                                             迥異於他作,也於古人外別開生面,又不僅僅是墨染之綿密、效果之
                                                             蒼茫渾厚而已,而且是在同一畫中兼寫了四川佛道兩大名山 ─ 從青城
                                                             遠眺峨眉!
                                                                                ─ 節錄自傅申教授〈青城遠眺峨眉圖〉專文
                                                             參考資料:
                                                             與本幅創作手法相同之〈峨眉山色〉,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可參見
                                                            〈張大千四十年回顧展〉目錄(三藩市,亞洲藝術及文化中心,一九七二
                                                             年),圖版32










                畫家一九五三年寫〈峨眉山色〉,乃少數創作手法與本幅類近之作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