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Sothebys Fine Chinese paintings Hong Kong
P. 61
註:蘇曼殊工繪事,曾習藝於日本上野美術學校,筆下非有感不作, 〈江干蕭寺〉、〈寄金鳳〉、〈吳門聞笛〉、〈寄劉申叔〉、〈白馬投荒〉,與
非友不贈,從未鬻畫,作品存世極稀。一九一九年蘇氏過世翌年, 〈送水野南歸〉。除十幅有蘇曼殊書款,其餘由張傾城、鄧實、蔡守與
蔡守、李根源為其出版〈曼殊上人墨妙〉,收錄作品廿二幅,成為後 沈尹默代題,鄧實曾在致友人柳無忌信中提及「曼殊工畫而不能題,遂
人研究蘇曼殊畫風及生平之重要文獻,對照本冊,正是同一物,除畫 由弟代書」,可作互證;諸人皆一手工整蠅頭小字,恭敬可窺見一斑。
作外,〈曼殊上人墨妙〉出版中黃賓虹簽署,趙藩、章太炎、黃節、沈 題材以山水為主,亦間插人物,仕女多取晚清普行畫譜中形象,僧人
尹默、秦錫圭、潘飛聲、王蘊章等七人題跋皆完整保存,又增公孫長 皆一襲舊破僧袍,似多自況之意;山水樹木幾無皴擦,亭臺樓閣竟分
子、戴傳賢、張繼、汪東、汪亢虎等一九二八至三七年間題跋,英人 陰陽,中西畫法,皆有所取,然絕不拘於畫藝,純乃心畫,風格則蕭
弗萊士一九〇九年十月所書英文長詩三頁;黃賓虹簽書已移至冊內, 疏澹遠一路,以意取勝。
冊外另為公孫長子應蔡守所請,雙勾書簽。出版物中,大部分畫作上
鈐有蔡守、張傾城夫婦收藏印,可知其時已歸蔡氏;冊中七幅作品上 冊中涉及人物,不乏蘇曼殊近人好友。章太炎與蘇曼殊相識於日本,
加鈐長方朱文「雪上人」一印,應蔡氏所為;一九二八年前,蔡守已重 蘇氏作詩翻譯皆得益於章處甚多,章以長文敘蘇氏生平,寫扵 〈墨妙〉
新整理裝裱此冊,請得滬上、廣東兩地名士題跋,得今日面貌。一九 出版當年,乃應李、蔡之請,專為舊友畫冊付梓所寫;蔡守、張傾
四七年,此冊失竊於蔡守如夫人談月色南京寓所,談氏〈失所藏曼殊 城、黃節、鄧實、沈尹默乃蘇曼殊於滬因「國學保存會」之故結識,一
畫〉一文中記載:「曼殊畫廿二幅,名人題詠十六幅,於英詩人弗來遮 九〇九年蘇氏由日返滬,寄寓國學保存會在愛而近路的藏書樓,與上
題詩數頁,合成一冊」,除題詠部分未知談氏如何計數,其餘皆符合。 述諸友此期往來頗多,第十三開〈登雞鳴寺〉蔡跋「己酉八月既望,曼殊
弗萊士題詩雖寫於〈墨妙〉付梓之前,卻未見於書中,或因英文詩歌難 上人過滬,出是冊,委守夫婦為之題識」,正是此間往來情形。隨後,
見賞於時眾,故李、蔡二人未取。而鄧爾雅一九五二年再題於冊末 曼殊南渡爪哇,直至一二年返國方再次與蔡會面於廣州,而當時留給
時,早已事過境遷,物是人非,此冊已現身香港,不復金陵了。 他題識的畫作,曼殊也許早已拋至腦後全無印象了。英文題詩者弗萊
士乃其時駐滬上的英國領事William John Bainbrigge Fletcher(1879-
冊中廿二幅作品尺寸不一,皆為絹本,八幅具年款,分別為:〈一顧樓 1933),弗氏酷嗜中國文化,曾有〈英譯唐詩選〉出版,妻為蔡守妹,由
圖〉、〈華嚴瀑布〉、〈白馬寺〉、〈拏舟金牛湖〉、〈聞鵑憶友〉、〈松下聽 此而結識蘇曼殊,二人有互贈詩作。其餘題跋者,或為與蔡守、李根
琴〉、〈遠眺〉、〈題詩〉、〈夜宿雨華菴〉、〈寄鄧繩矦〉、〈寄鉢邏罕〉、 源來往之政界要人,若張繼、趙藩、秦熙圭、戴季陶、公孫長子、江
〈竹林仕女〉、〈登雞鳴寺〉、〈贈慧子〉、〈茅庵偕隱〉、〈鄭思肖詩意〉、 亢虎,或學者文士如王蘊章、汪東、潘飛聲。
章炳麟跋
趙藩跋 英國駐滬領事弗萊士題詩
FINE CHINESE PAINTINGS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