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Christie's, Important Chinese Works of Art, Hong Kong Dec 3 2021
P. 137
fig. 1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圖一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殷商典型簋式具扁圓腹,下承圈足,頸微撇,兩側環耳 本拍品的直棱紋 ),即使這些裝飾圖案當年別有深意,如
厚重,採用垂直構圖;西周雖沿用這一制式,但旋即在 今俱已淹沒在重重的歷史迷霧之中,而相關的推考臆測
造型與紋飾上有所更易。器形最明顯的變化乃加高器身, 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及至西周,該等飾題材泰半仍
常見手法是像本拍品般連鑄方座,間或也有在器底添加 沿用不變。
四足的例子,就此可參照紐約佳士得 2018 年 9 月 13 日
3
呈獻的作寳彝簋(拍品編號 888)。 從審美角度來看,用 直棱紋(又名「褶紋」)於商代末年面世,西周年間盛
座子加高簋身可使器物更顯氣派,觀之莊嚴靜穆,甚具 行一時。 西周早期飾以直棱紋且工藝嫻熟之作,年代最
4
王者風範。即便如此,加高簋身的確切原因現已無從稽 早的可能是康侯簋,它出自麥奈爾(Neill Malcolm,1869
考,但當中或涉及宗教考量或禮制沿革等因素,或純綷 至 1953 年)舊藏,現已入藏倫敦大英博物館(館藏號
是為了加強視覺效果。 1977.404.1)。 康侯簋鑄造於公元前十一世紀,器身中段
5
飾一道直棱紋,器頸與圈足各飾一道交替出現的漩渦狀
西周年間(約公元前 1046 至 771 年 ),連座簋風行不衰,
凸飾與朵花狀紋飾。誠然,本拍品的裝飾風格與康侯簋
其流行程度僅於西周中期(約公元前 975 至 875 年)後
密切相關,即便後者無方座,雙耳亦明顯較大且更具氣
半段有所減退。即便如此,簋的重要性依然不變,惟其
勢。除此之外,據本拍品與康侯簋的近似程度看來,兩
造型已捨方座而取圈足,更常見的還有三個獸形或鳥形
者均屬西周初年的製品。
短足,器足上端形似獸面,下端狀若有蹄獸足,間或也
有以三短柱為足的罕見例子。此類青銅簋多飾寬碩的橫
當然,直棱紋並非簋(無論是連方座或帶圈足者)的專
條溝紋,而非直棱紋。
屬紋樣;事實上,簋以外的西周實用器物間或也會結合
饕餮紋雖是商代青銅禮器(如簋)最普遍的紋飾題材, 直棱紋飾帶,就此有二例可資參考:其一是紐約大都會
但短尾或長尾鳥紋、夔紋甚或蛇紋等亦十分流行。除了 藝術博物館藏青銅酒器帶座卣,但其座子為單獨鑄造(館
6
這些「具象」紋飾,商代青銅器還結合了形形色色的寫 藏號 24.72.2a–c); 其二是奧地利維也納艾伯哈特(Julius
意、非具象幾何圖案,從 T 形勾連紋乃至曲折雷紋、方 Eberhardt)舊藏酒器母辛尊,其器身中段飾一道細窄的
格乳釘雷紋等,不一而足。但無論是具象或幾何紋樣(如 直棱紋。 7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