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2019 October Fine Chinese Paintings Hong Kong
P. 179

〈答友人勸勿飲酒〉                                             景安橋上閒生事,仗盃杓,相料理。茗共歸途人笑指,酡顏猶昔,情
           古來賢達人,飲酒不愧天。我識酒趣無酒量,自從眼病尤頹然。有時                       懷老矣,但未白須耳。杭州好去仍歡喜,怕同當時舊鄰里。載泊買花
           不合杯當前,撫杯如撫琴無弦,妙趣要令無聲傳。故人千里長太息,                       誰辦此,平湖流夢,年年如是,月白風清裏。〈青玉案. 偶憶杭州景安
           為我愛酒心熬煎。既不是李太白,又非學陶彭澤。詩中偶爾提酒字,                       橋上泊樓買醉情事,忽忽四十年矣〉
           屠門大嚼空自適,其實何嘗飲一滴。                                     酒邊花底,綠髩朱顏今日是。待到來年,一樣春三二月天。三長兩
                                                                短,說與旁人渾不管。收拾西東,著向眉頭一摻中。
          〈蔡孑民輓詩〉                                               相逢俱老,惟有湖山依舊好。夢裡人間,總覺忙時勝似閒。春風著
           飲酒溫克有初終,小德大德將毋同。君子不爭亦不讓,胸中何止百輩                       力,開落千紅非所惜。莫是無情,歛目攢君過一生。〈減蘭偶吟寄呈湛
           容。憶昔北學昌宗風,要與時人分過功。成毀論定百年後,當前物議                       翁〉
           非至公。無首之吉見羣龍,天德終當愧此翁。
                                                                拙作錄奉丹林先生教正,尹默。
          〈次韻答鵷雛〉                                               一千九百六十二年六月一日於上海寓所。
           我亦黃葉樓上客,尊前相視問語默。蓬飄萍泛會合難,雨散雲收光景                       題跋:
           疾。曼師久作塔中骨,劉生已失雲間翼。新知歡樂信難量,感舊傷時                      〈謝〉   右二卷為龝明先生自書詩詞,蓋前後相去十年矣。後一卷所書
           增太息。向人懷抱聊復爾,高談豈敢輕捫蚤。書生何計赴時艱,應慚                            詞者,筆勢飛動,雋逸雄健,得未曾有,真所謂人書俱老者。
           詭為蒼生出。幾輩牢愁出忠憤,競誇新詞惜往日。要知讀書重肝膽,                            秋明先生既於歷代書法之要旨闡明其奧微,逐發揮於自運,二
           未怪舉世輕儒術。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賢識小須量力。經國事業付英                            十年來數數得聞其緒論,拜其墨寶,為平生所服膺。至於詩□
           豪,游藝精誠專楮墨。時論未公我不憑,古法久疏今當密。直從點畫                            詞則下語三分而十分命意,沖夷敦厚之致,所謂之米老論董源
           究根源,棐几堪書聽削拭。有用無用各一時,王翁論扇資口實。妙語                            畫「平淡天真,唐無此品」者。秋明先生今年八十矣,不獨高年
           抵我撩我答,君由何處得此筆。
                                                                     足仰,以論其詩詞法書,信乎其為泰山北斗。此二卷先後於十
          〈得見晦聞詩集感題〉                                                 年間為三水陸兄丹林所藏,遂為紅樹室中瑰寶,豈勝豔羨。
           故人聲效卷中回,淡墨枯吟信黃才。百世人情猶可曉,一生詩派豈能                              壬寅冬日。煙江樓中題,謝稚柳。
           開。籠紗往迹塵今壁,游屐新痕上舊坐。四海滔滔歸一瞑,江南付與                      〈吳〉   君詩好處,似鄒魯儒家,還有奇節。下筆如神彊押韻,遺恨都
           後人哀。                                                      無毫髮。
                                                                      丹林兄出尹老自書詩卷,因拈〈稼軒詞〉於卷末。壬寅冬至夜書
          〈喜見大千時初自敦煌歸,舍館尚未定也,因贈〉                                     在上海淮海草堂。吳倩。
           三年面壁信堂堂,萬里歸來鬢帶霜。薏苡明珠誰管得,且安筆硯寫敦
           煌。                                                   鈐印:
                                                               〈沈〉   「吳興谿中釣碣」、「沈」、「沈尹默印」、「吳興郡」、「游天不
          〈追懷黃劉二子〉                                                   周」、「沈尹默印」、「匏公」。
           蒹葭黃葉故樓空,黃大劉三恨卻同。空有楹書遺後世,賸憑詩卷說衰                      〈謝〉   「謝稚印」、「稚柳」、「煙江樓」。
           翁。華經薜荔牆翻雨,北海芙蕖棹送風。轉眼堪驚陵曾改,當時唯歎                      〈吳〉   「吳湖颿」、「淮海草堂」。
           路西東。
                                                                藏印:「紅樹室藏」。
          〈題蒹葭樓集〉
           詩思森泓久所參,卷中尋味更潭潭。 高情一往入寥廓,流輩能言無二                      上款:「丹林」即陸丹林(1896-1972),廣東三水人。早年加入同盟
           三。陂澤納喧從草蔓,欄干透雨助花酣。社園春日風沙惡,欲北驅車                       會,活躍於民國藝文界、出版界及教育界。其性情耿直,交游極廣,
           卻向南。                                                 冒鶴亭評之「能令英雄都入彀,即今惟有陸丹林」。其「紅樹室」收藏
           丹林先生吟正。三十八年五月廿五日於滬上。尹默。                              書畫文化界友好所贈作品極豐。陸、沈交往最見頻密乃沈氏一九四六
                                                                年遷滬以至轉居北京期間。「紅樹室」藏品常倩沈氏題跋,沈尹默居京
           驅車峻阪臨無地,合早作,歸休計。槃案之間聊年歲,閑中風月,老                       後,陸氏曾數次拜訪,本卷中第二部份應即是六二年沈氏於京書與陸
           來書畫,用盡平生意。西南泊美東南醉,萬里漂零過吳會。說著西湖                       丹林。
           仍有味,柳橋花港,是經行處,魚鳥還相妾。〈青玉案.飲茅台酒陶然                      註:本卷集陸丹林所藏沈秋明一九四九、六二年行書自作詩詞兩段,
           有作〉。                                                 合裝為一。四九年一段以七言、五言律詩絕句為多,亦有長歌,共廿
           一向歡娛能有幾,春情秋思無窮。年來禁得荷花風。百樽斟酌了,扶                       首,多為與友人來往唱和,其中〈勸履川學書〉乃沈氏贈藝壇仝道曾克
           醉繞珎樷。萬事古今休細論,大江淘盡豪雄。海塵三見意匆匆。合將                       耑論書名章。六二年者則錄詞四闋。今人大多祇以書法論沈秋明,他
           長笛起,吹恨月明中。〈臨江仙.夜讀宋人小詞有作〉
                                                                在民國詞壇實占有一席之地,詩近萬首,詞數百闕,詞人朱孝臧以「意
                                                                必造極,語必洞微」評之,可見對其詩詞之讚許認可。
                                                                以書法觀此,四九年一段書以行書小字,乃其習二王典型面貌;六二
                                                                年一段,耄耋老人改大筆書之,此時法度已化於筆端,更見畢生精神。























                                                                                                       謝稚柳、吳湖帆題跋
                                                                                        FINE CHINESE PAINTINGS  177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