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Important Chinese Art Hong Kong April 2, 2019 Sotheby's
P. 87

維涅舊藏獸形珮

            康蕊君



            黃玉獸形珮,造形簡練有力,雕工精妙卓                於《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數編:6:印                Bronze Vessels of the Late Chou Period》,
            絕,乃存世少見,極為珍罕之戰國動物玉                染刺繡》,卷1,北京,1985年,圖版4-9            圖66f右上、圖67h右上、圖79l(圖五)。
            雕。瑞獸造形融合現實與想像,線條流利                、20-28。                           此時,犀牛仍屬危險性猛獸,難以馴服,
            優雅,滿富韻律感,曲直之間,勾勒猛獸                                                  虎亦同,然傳說秦始皇曾派兵為求犀角象
            懾人姿態,獸身細琢陰刻,浮雕紋飾隱                 與他例相比,此珮獸首更顯低垂,宛若踞                牙(Jan Chapman,《中國的犀牛角雕刻藝
            約,剛柔並濟,氣勢萬千。此乃東周玉                 匐岩峭,向下俯視,構圖或就原石形狀、                術》,倫敦,1999年,頁26)。
            雕之最,時琢玉工藝發展至高,雖玉材有                色澤而變,邊緣褐斑應為玉皮,反映匠人
            限,所造之器美善至臻,後世難及。                  珍惜玉料,至竭方休。此珮邊沿上有刻兩                Thomas Lawton 於專文中(《Chinese Art of
                                              字,但筆劃粗略,至今未能辨識。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前述出處,頁
            存世與本品類同之例有三對,皆屬東周                                                   149)論及,「珮身穿孔或用於固定至某
            玉雕中出類拔萃者:第一對藏於麻州劍                 此類獸形珮多稱為「琥」,典籍如《周                 平面之上,因尺寸甚大,不適合吊掛或作
            橋佛格藝術博物館,錄於羅樾,《Ancient            禮》曾數度提及「琥」,虎形亦屬常見                 為組件」,南越王墓之例,作為更大型玉
            Chinese Jades from the Grenville L. Winthrop   之動物造型,商代已見虎形珮,東周時    雕組件之一,尺寸僅是本品與此類獸形珮
            Collection  in  the  Fogg  Art  Museum,  Harvard   期更是盛行,琥遂成定稱,綴龍紋者亦同  之一角。  Wilson(前述出處,頁129)則
            University》,劍橋,1975年,圖版438(       稱琥,參考一件帶銘文之龍紋琥(羅森,                言「(南越王墓獸形璜)尺寸較小,紋飾
            圖一),此對尺寸較小,腿上陰刻「T」                《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更為簡略,可推論此類獸形珮或為當時權
            字形紋。                              Qing》,倫敦,  1995  年,頁261)。此例       貴生前及入土時所配戴項鍊之組件,據獸
                                              可見,琥之稱並不拘泥於虎形。                    形珮的尺寸、紋飾、工藝觀之,必為當時
            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一對,或為三對                                                   地位至高之貴族所作。」
            之中年代較晚者,藍理捷曾於《Selected            本件獸形珮或屬  Wilson  所述「似虎、似
            Articles  from  Orientations  1983-2003》刊載  犀牛、似龍」之造型(前述出處,頁127     雖為出土之物,如此尊貴之物反映墓主的
            其彩色照片廣告,香港,2005年,頁197             ),與一般虎形或龍形甚是相異。瑞獸前                地位權勢,應是生前所戴佩著,非尋常墓
            ,相關研究見  J.  Keith  Wilson,〈A  Pair   額尖角,乃其中最明顯之差異,此外,鼻             葬用器。Lawton  述及(前述出處,頁259
            of  Chinese  Jade  Plaques〉,《The  Bulletin   頭寬厚,上下以銳弧收尾,不似其他虎形     ),古籍記載君子佩玉,行走時玉石相
            of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第80期  或龍形珮之尖鼻或鼻頭上卷。再者,此類       碰,發出清脆聲響,乃士人階級權貴之象
            4號(1993年4月),頁127-130,並刊於此         獸形珮之肩脖厚實突出,突顯大型動物魁                徵。
            書封面及圖1(圖二),獸腿陰刻勾卷龍                武姿態,為犀牛之特點,與虎類貓科身形
            紋,轉角較形方折,高度簡化抽象。                  或螭龍修長之姿相異。綜上,此類瑞獸,                此珮獸形,威猛有力,氣勢驚人,獸身細
                                              雖稱琥,應非虎、龍。                        節且精巧妙絕,尊貴奪目,借  Wilson  論
            第三對藏於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記載出                                                  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品一語(前述出
            自河南省洛陽金村,年代應比佛格藝術博                廣東省廣州象崗西漢南越王趙眜(公元                 處,頁128),「戰國時期玉雕,罕見如
            物館藏品略晚,展出於《Chinese Art of the     前137-122年在位)之墓出土一件類似玉             此精緻、具張力之品」,如此佳品不僅
            Warring States Period. Change and Continuity,   雕,尺寸較小,見《中國出土玉器全集》  深得鑑藏家所愛,亦能打動藝術同好者之
            480-222   B.C.》,弗利爾美術館,華盛         ,北京,2005年,卷11,圖版81、123,           心。
            頓,1982年,編號96(圖三),瑞獸後腿             及《南越王墓玉器》,廣州,1991年,圖
            陰刻「C」形卷紋,前腿則陰刻線紋,其                版52、54、55(圖四)。此例輪廓與本品             詩人兼作家查爾.維涅(1863-1934年)
            中一腿更飾有類同本品之抽象鳳鳥紋(圖                相類,林業強於專文中辨其為犀牛形璜                 ,出生瑞士,長居法國,與盛名畫家馬
            三右)。                              (半璧形玉器之稱),見〈Selected  Jades       諦斯、德蘭為友,為知名東方藝術收藏
                                              from an Imperial Nanyue Tomb〉,《Chinese   家與鑑賞權威。於法國長期推廣東亞及
            存世獸形珮雖大同小異,然現例之腿部以                Jade》,前述出處,頁121,何鴻卿爵士藏            非洲藝術,並於巴黎  Hôtel  Drouot  舉辦拍
            陰刻曲線做鳳鳥紋與龍紋,獨樹一格,突                玉,形與此類,唯幾乎素身無紋,年代或                賣會。1913年,於巴黎  Galeries  Levesque
            顯當朝常貝鳥獸紋羽狀、曲卷的特徵,設                稍晚,見羅森,前述出處,編號17:13。              &  Co  展出約500件珍藏,包括中國繪畫、
            計流暢簡約,精練脫俗,無冗贅之處,寥                                                  石雕佛像、鎏金銅佛像、高古陶瓷,及朝
            寥數筆已明確捕捉神獸氣韻。其流麗線條                東周時期雖少見犀牛造型,仍有鮮例。商                鮮、日本、波斯、敘利亞及非洲藝術。展
            原應以畫稿為礎,或為漆畫、或其他媒                 朝以降,可見犀牛造型之青銅犧尊,如一                覽圖錄記載六件中國玉器,其中二件斷為
            材,如刺繡等,參考一件戰國時期漆盤                 件東周晚期至西漢初年之例,形象逼真,                周代,其一為盃,另一稱之「amoulette  en
            所繪鳳鳥紋,錄於《中國漆器全集》,                 如《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青銅卷》,                 forme  de  dragon  enroulé」,應為此件獸形
            福州,1993-1998年,卷2,圖版9,頁9,          上海,1995年,圖版855。周朝晚期錯金             珮。
            及同錄一件扁壺,圖版24。又見湖北江陵               銀青銅器之狩獵紋飾,時見犀牛於列,
            馬山出土著名的刺繡袍服之鳥獸紋飾,載                見  Charles  D.  Weber,《Chinese  Pictorial





                                                                                                             85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