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Fine Chinese Works of Art Bonhams Hong Kong May 2018
P. 139
小口,短頸,豐肩,弧腹漸收,平底內凹,圈足。外壁通體施霽紅
釉,釉質沉穩瑩潤,釉色均勻。底施白釉,以青花書六字篆書款。瓶
身造型俊秀,胎質細膩,實為難得。
單色釉以其釉色及釉質取勝,所以對窯火溫度的掌握必須非常嚴格,
呈色才能控制自如,可見燒製難度極高。銅紅釉燒造亦是如此,明洪
武時御窯廠開始燒造,宣德以後因種種原因,燒造逐漸減少,至明晚
期幾乎停燒,直到清代康熙晚期才再度興盛起來,當時清朝廷派駐景
德鎮的督陶官臧應選及郎廷極督理窯務時所燒製的御窯瓷釉色品種甚
多,尤其是紅釉瓷,包括豇豆紅、郎窯紅和霽紅釉等,至雍正乾隆時
期,銅紅或霽紅瓷器的燒造更加成熟。
參看香港徐氏藝術館曾一件類似的清乾隆霽紅釉梅瓶,著錄於《徐
氏藝術館:陶瓷篇IV·清代》,徐氏藝術館,香港,1995年,圖39,
後於香港佳士得售出,1997年11月5日,拍品編號864。另見德國希
爾德斯海姆羅默博物館藏類似一例,見U.Wiesner,《Chinesisches
Porzellan》,希爾德斯海姆,1981年,圖99。
蘇富比香港曾售出一件類似的清乾隆霽紅梅瓶,2006年4月10日,拍
品編號1521;同式雍正之霽紅梅瓶,見香港佳士得曾售出一例,2011
年6月1日,拍品編號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