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Sothebys Important Chinese Art April 3 2018
P. 100
fig. 1 fig. 2
Copper-red ‘fruit’ meiping,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The present lot, illustrated in Soame Jenyns, Later Chinese
© Tokyo National Museum Image: TNM Image Archives Porcelain. The Ch’ing Dynasty (1644-1912), London, 1951, pl. XXII,
圖一 fig. 2.
清十八世紀 釉裡紅折枝瑞果紋梅瓶 圖二
本瓶,刊於詹甯斯,《Later Chinese Porcelain. The Ch’ing Dynasty
©東京國立博物 圖片:TNM Images Archives
(1644-1912)》,倫敦,1951年,圖版XXII,圖2
梅瓶器形典雅,修長圓潤,束口小巧,形可上溯千年,明 版570(圖一)。另有一例,青花畫弦紋,以釉裏紅繪四
清盛行。乾隆一朝,帝命燒大量梅瓶,尺寸、釉色、紋飾 組瑞果,其色渾散,也無款,售於香港蘇富比1985年5月
多樣,然此釉裏紅花果紋梅瓶,瓶肩線條柔緩,有別於同 21日,編號143。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有藏釉裏紅梅瓶,署
朝常見之寬平圓肩,造形極為罕見,尤渙明初雅風。且以 乾隆云字篆款,但肩相形較寬,線條誇張,異於此瓶小口
淡雅銅紅,漫繪折枝花果,華實飽滿,寄意長壽,子孫 圓肩婉約,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
綿延,見證匠人之精工巧筆。如此雅器,他例難尋,或為 (下)》,香港,2000年,圖版173,且僅以釉裏紅繪壽
孤品。 桃、石榴、佛手三果,與此梅瓶上之紋飾迥異。
梅瓶一詞,乃後冠之名,此形自唐已有,趙宋初興,元後 釉裏紅瓷燒造甚艱,須極度精準控制火候,甫得佳色。乾
延盛。其圓肩小口,上寬下歛,形姿優雅雋永,風靡千年 隆三年(1738年),檔案記載十月二十九日御旨「釉裏紅
不衰。梅瓶初為酒罎以用,至元明之時,梅瓶或仍為盛酒 龍梅瓶,紅龍顏色不好,往好裏燒造」,見馮先銘,前述
之皿,但又因梅瓶細口圓肩,尤為雅致,漸為插花陳設之 出處,頁232。此件梅瓶紋飾發色,嬌柔紅潤,即是御窰
用。明初朝廷令燒佳瓷,由內府「定奪樣制」,其中有青 廠成功燒造釉裏紅瓷之佳例。
花折枝花果梅瓶,線條流麗、輪廓優雅,且豐唇束口,器
另可參考常見乾隆青花梅瓶,繪折技花果各三,雙層交
肩渾圓,比例恰到好處,清新脫俗。
錯,延續永樂窰樣式,例見《天民樓藏瓷》,香港,1987
乾隆帝命御窰倣製明初御瓷,其中包括永樂窰器,卻廣稱 年,編號63,但如朱湯生所言,此類盛清仿明初之器,繪
之為「宣窰」。乾隆三年(1738年),內廷檔案記載六月 飾較前朝更工整細膩,見頁30。
二十五日太監高玉交「宣窰青花梅瓶一件、宣窰青花三果
此瓶來源有緒,曾為迦納爵士典藏。迦納氏為知名數學
梅瓶一件……交與燒造瓷器處唐英……照樣燒造送來。燒
家、學者、收藏家,曾於1967-1970年間出任東方陶瓷學
造完時再交出原瓷器繳回,仍交瓷器庫」,見馮先銘,《
會會長,主筆數本中國藝術專著,如青花瓷、漆器、掐絲
中國古陶瓷文獻集釋》,台北,2000年,頁230-232。
琺瑯器等,其大部分中國陶瓷及藝術品收藏,已捐贈倫敦
乾隆雖多倣明初瓷瓶,但摹永樂花果梅瓶者不多,而形 大英博物館,以及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此瓶又
飾與此相類之釉裏紅品則更罕。最為相近之例,器形修 早於1951年為中國藝術學者詹甯斯(Soame Jenyns)收
長,圓肩溜滑,藏於日本,卻無款,載於《東京國立博物 錄在《Later Chinese Porcelain》專書之中,前述出處(
館圖版目錄:中國古陶磁篇》,卷2,東京,1990年,圖 圖二)。
98 SOTHEBY’S 蘇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