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Sotheby's Hong Kong Important Chinese Works of Art, Oct. 9, 2022
P. 76

是耶非耶?拆解皇帝的西洋鏡





             一方明鏡,映照的既是幻象,亦是真實。直面鏡中倒                    問其實是一句質疑,詰問人類的內在與外在本質,直
             影,見我卻非我,有如鏡花水月,窺見內心的渴望、                    指在如夢似幻、虛實交織的邊界徘徊的意識。
             靈魂的形狀,又或者是真正的「自我」。這座十八世
             紀的清宮西洋座鏡約於1752年奉旨製作,應是乾隆帝                  乾隆皇帝素來喜愛中西合璧的獨特設計,此座鏡珍罕
             喜愛的玩意。試想像,皇帝第一眼看見這座以西洋技                    難得,其由來正好體現東西文明互鑒的結果。乾隆一
             法製造的光學儀器時,眼前浮現的是另一個自己——                    朝繁榮富強,科學、藝術、文化發展達到頂峰,歐洲
             另一個由光影反射而來的鏡中皇帝。                           傳教士來華宣教,為乾隆皇帝進貢前所未見的奇技珍
                                                        寶,包括各式與光學、音樂、機械相關的儀器。據說
             環顧歷朝歷代的帝君,乾隆下令繪製的御容聖像數量                    「西洋鏡箱」由十五世紀意大利密碼學家萊昂・巴蒂
             可謂首屈一指。有說他之所以執著於親眼從畫像中                     斯塔・阿伯提發明,十七世紀在歐洲風行一時。密封
             看見自己的容貌,原因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挑                     的鏡箱內藏多層平面牌畫,配合內置透鏡和鏡子,從
             戰虛實之間的界限」(Kristina  Kleutghen,〈One  or     鏡孔窺之可見圖畫產生猶如實景般的深遠感。乾隆皇
             Two,  Repictured〉,《Archives  of  Asian  Art》,第62  帝得見如此神奇寶物,也許讓他也想擁有別具個人特
             期,2012年,頁25-46)。關於乾隆在鏡中看見自身的               色的鏡箱,特命宮廷工匠依樣仿製。
             想像,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法國精神分析學大師拉岡
             的「鏡像階段」(mirror  stage)。根據此論述,當人            西洋座鏡傳世甚少,工藝水平能達此座鏡者更絕無僅
             類首次意識到自己與內在及外在世界的關係時,就踏                    有。此座鏡集各家設計之大成,融匯東西美學,反映
             入了意識塑造的第一階段。                               清宮的品味變化。座鏡採用沉香木製成,龍飾雕工細
                                                        膩,再裝配西方水銀鏡。沉香木異常珍貴,工匠經常
             當乾隆凝視著鏡中倒影時,他也許會注意到右方有一                    與其他木料混合使用,只將沉香木用在製品局部,而
             圓孔。若靠近前去一探究竟,就能看見以「畫中畫」                    此座鏡全用沉香木製作而成,實屬不可多得。與此座
             手法繪製的畫像。像中的乾隆帝身穿宋儒衣袍,身旁                    鏡同類之光學玩意僅有一例,該沉香木座鏡設兩窺
             古物環繞。                                      孔,從孔中分別可見西洋景致和海上風光(見下文)
                                                        。此座鏡難得一見,很有可能一直深藏宮中,密不外
             畫像以《是一是二圖》為據。《是一是二圖》是眾多                    傳。
             乾隆畫像中的一個版本,前後總共有五幅貼落。畫中
             人並未作帝皇打扮,然而每一幅畫的陳設皆經過悉心                    比起普通鏡子帶來的新奇體驗,這座西洋鏡也許包含
             佈置,而且略有不同。五畫均屬北京故宮博物院典                     著某種更加令人琢磨不透的用意。試想一下,當乾隆
             藏,所繪之景象與本座鏡孔內的袖珍之境非常接近。                    發現自己的畫像成為供人觀賞的一部分時,那種對固
             《是一是二圖》得名自乾隆在畫上的御題詩文,五畫                    有虛實認知的顛覆、以及對內心造成的衝擊該是何等
             中的十六字短詩雖各有差異,開頭卻均以「是一是                     震撼。然而,如果把目光移向左方孔洞,眼前乍現的
             二」作為提問。                                    卻是一片不知人間何世的蓬萊仙境,彷彿揭示了皇帝
                                                        心底對身後往生極樂的憧憬。
             究竟何謂一,何謂二?最顯而易見的答案,是畫像和
             畫中畫所指代的自身。另一種解讀則認為,乾隆的提
                                                        (特此感謝 David Ho 為本文提供意見。)






























                                                                                                                                                                                                                                       75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