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Sotheby's NYC September 20 2022 Forging An Empire Bronzes
P. 62

出版
                  鄒安,《周金文存》,卷3,1915年,頁90.1 (器銘)
                  胡小石,《金石蕃錦集第二》,1918年,頁6 (器銘)
                  羅振玉,《貞松堂集古遺文》,卷5,1930年,頁16.3
                  (器銘)
                  劉承幹,《希古樓金石萃編》,卷3,1933年,頁16.1
                  (器銘)
                  羅振玉,《貞松堂集古遺文續編》,卷1,1934年,頁38
                  (蓋銘)
                  劉體智,《小校經閣金文拓本》,卷7,1935年,頁80.8
                  (蓋銘),頁81.1 (器銘)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7,北京,1937年,頁25
                  左下 (蓋銘)
                  于省吾,《雙劍誃古器物圖錄》,卷上,1940年,頁24
                  孫稚雛,《金文著錄簡目》,北京,1981年, 頁128 (器及
                  蓋記錄)
                  盧連成及尹盛平,〈古夨國遺址、墓地調查記〉,《文
                  物》,期2,北京,1982年,頁55 (器論及)
                  嚴一萍,《金文總集》,台北,1983年,編號2368上 (蓋
                  銘),編號2369下 (器銘)
                  吳鎮烽,《陝西金文彙編》,卷下,西安,1989年,編
                  號149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釋文》
                  ,卷3,香港,2001年,編號3778
                  吳鎮烽,《金文人名彙編》,北京,2006年,頁310 (器
                  論及)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北
                  京,2007年,編號03778
                  汪濤及劉雨,《流散歐美殷周有銘青銅器集錄》,上
                  海,2007年,圖版104
                  楊亞長,〈夭國與散國族姓問題之辯說〉,《中原文
                  物》,期5,鄭州,2007年,頁38 (器論及)
                  劉雨等,《商周金文總著錄表》,北京,2008年,編號
                  4142 (器及蓋記錄)
                  霍彥儒及辛怡華,《商周金文編:寶雞出土青銅器銘文
                  集成》,西安,2009年,編號663
                  于省吾,《于省吾著作集:雙劍誃古器物圖錄》,北
                  京,2009年,頁53及54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卷9,上
                  海,2012年,編號04653,編號04652右 (器銘)
                  陳穎飛,〈清華簡《良臣》散宜生與西周金文中的散
                  氏〉,《出土文獻》,上海,2016年,頁81 (器論及)
                  張天恩,《陝西金文集成》,卷7,西安,2016年,編號
                  0723
                  田率,〈宜侯夨簋銘文相關史地國族問題補論〉,《古
                  代文明》,卷13,期1,長春,2019年1月,頁42 (器論及)












                 60  POWER / CONQUEST: THE FORGING OF EMPIRES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