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The Parry Collection Bonhams London November 2 2021
P. 21
Parry 家族珍藏 —— 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
的中國藝術收藏
Dominic Jellinek
歐洲對於中國瓷器的追捧自十七世纪紀起便頗為盛行;至十八世纪
紀,「中國風」已在英格蘭蔚然成風。十九世纪紀後期,康熙年間的
青花瓷器風靡一時,倍受惠斯勒(Whistler)、羅塞蒂(Rosetti)、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等文化精英之推崇,喬治·杜莫
里埃(George du Maurier)在1880年版的《笨拙(Punch)》雜
誌中也有提及。
十九世纪紀下半葉,中國時局動盪,此前深藏不見的寶物流落民
間,其工藝水準遠超中國為西方市場製造的外銷商品。許多珍品
因此流入了北京和歐洲主要城市的古董店。當時歐洲派駐中國的
外交使團和軍隊官員,如弗雷德里克·布魯斯爵士(Sir Frederick
Wright-Bruce,1814-1867)和查爾斯·奧斯瓦爾德·利德爾上尉
(Captain Charles Oswald Liddell,1854-1941)等,購置了大量 1935-1936年,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倫敦皇家藝術學院
藏品。布魯斯爵士於1858 至 1865 年任英國駐華全權特使,收
藏了大量瓷器及藝術品,其中大部分為十八世纪紀的精品;他的部
分藏品曾於 1913至1923 年在貝斯納爾格林博物館展出。
二十世纪紀的第一個十年,慈禧太后不得不嘗試推進其龐大帝國
的現代化歷程。歐洲的工程師被聘來修建鐵路,無數墓葬也隨
之重見天日,部分出土了唐宋時期的精美瓷器。這些古董於約
1906 年運抵倫敦,經數名倫敦古董經紀(其中重要的 古董商如
S.M. Franck、John Sparks、T.J. Larkin、John Audley 等)之手,出
售給一些眼光獨到的收藏家,尤以喬治·尤莫弗普勒斯(George
Eumorfopoulos)、威廉·克勒弗利·亞歷山大 (William Cleverly
Alexander)和羅伯特·亨利·本森(Robert Henry Benson)為其
中翹楚。這些精明的藏家對藏品知之甚少,蓋因在1915 年 R·L·
霍布森(R.L. Hobson)的《中國陶瓷 (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一書出版前,西方世纪界並無 任何涵蓋此時期的中國
瓷器的專著問世纪。
第一次世纪界大戰後,倫敦的亞洲藝術品經紀在中國建立了他們的
代理網絡,明代以前的藝術品開始出現在英國市場上。這立即吸
引了一小群收藏家,如 A·L·赫瑟林頓(A.L. Hetherington)、F·N·席
勒(F.N. Schiller)、奧斯卡·拉斐爾(Oscar Raphael)以及亨利·
布萊克威爾·哈里斯(Henry Blackwall Harris)等。 1921年1月,
在於斯蒂芬·D·溫克沃思(Stephen D. Winkworth)倫敦住所中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展 中英理事会总干事大維德爵士,与上海籌
備處秘書唐惜分
THE PARRY COLLECTION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