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Sotheby's October 3 2017 Tantra Buddhost Art
P. 121
超然佛智法王子
文殊菩薩坐像,神情安祥慈悲,姿態優雅動人,盡顯尼泊爾 元代中原藝術作品,顯現尼泊爾地區的影響,如一尊弗利爾
造像工藝之精粹,出自加拿大駐印度與尼泊爾大使賈斯特郎 美術館典藏的元代夾紵乾漆菩薩坐像,細部可以明顯看出紐
寧(1894-1984年)舊藏,乃1954年至1965年郎寧大使出使 瓦爾風格,出處同上,頁22,圖版11。另一件御製大威德金
期間,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比爾.比克拉姆.沙阿(1955- 剛曼荼羅唐卡,以受蒙古朝廷青睞之緙絲製作,顯現薩迦寺
1970年在位)贈予之禮。 院的西藏繪畫上所見之紐瓦爾藝術風格,參考屈志仁及 Ann
E. Wardwell,《When Silk was Gold》,紐約,1997年,
此像造形成熟流麗,反映當時加德滿都谷地的紐瓦爾工匠鑄 編號25。還有一件元緙絲曼荼羅,富典型青綠山水風格,卻
造工藝已臻高絕。鎏金厚實,綴多樣寶石及彩料,寬額低髮 並飾尼泊爾式捲曲花蔓紋,出處同上,編號26。這三件作品
際,寬厚肩膛,白毫嵌長方綠松石,姿態動感自然,瓔珞華 無疑均為揉合了尼泊爾元素的漢式作品。此文殊坐像保存了
貴,屬古典紐瓦爾風格。松石鑲嵌甚是富麗,髮梢仍見藍彩 十四世紀紐瓦爾地區的雕塑美感,其典雅的身形以及豐富的
殘跡,或為西藏供養人委造。 鎏金寶石鑲嵌,再加上充滿靈性的特質,呈現出尼泊爾地區
的流行風格,很有可能是由紐瓦爾地區或西藏地區的供養人
比較一件十四世紀紐瓦爾造文殊菩薩像,髮絲層疊蜷曲、松 委託製作的。想必這種佛像正正就是八思巴受忽必烈所託為
石鑲嵌頸飾、嵌料腰飾、飄帶飛舞之姿及腳趾描寫,均甚 薩迦寺院尋覓的類型,也是阿尼哥在故鄉熟識的風格。此類
相近此例,應亦為西藏所造,見 Helmut Uhlig,《On the 超絕技藝聞名於紐瓦爾地區工匠,名聲傳遍整個喜馬拉雅區
Path to Enlightenment: The Berti Aschmann Foundation of 域,以及元明清三朝宮廷。這尊坐像乃十四世紀尼泊爾式佛
Tibetan Art at the Museum Rietberg》,蘇黎世,1995年, 像精品之一,見證了藝匠的卓越不凡、鬼斧神工。
頁113,編號64(圖一)。並參考魯賓藝術博物館藏一件十
四世紀之觀世音菩薩像,編號C2005.16.8,三葉冠造形與寶 郎寧大使為傳教士之子,出生於中國,精通中文,為加拿
石鑲嵌風格,與此像相類。 大著名之中國事務專家。1966年為美越關係和平談判,曾
秘訪越南河內,1971年受封加國頭等最高榮譽勳章及亞伯
尼泊爾地區加德滿都河谷的紐瓦爾(Newar)藝術家們的超 達省最高榮譽。其生平傳記,見 Brian L. Evans,《The
凡技藝,眾所周知。1260年,蒙古皇帝忽必烈(1215-1294 Remarkable Chester Ronning: Proud Son of China》,亞
年)任命薩迦班智達(1182-1251年)在西藏的薩迦寺院建 伯達,2013年,及 Audrey Ronning Topping 與 Lawrence
造一座舍利紀念塔。八思巴(1235-1280年)是薩迦傳承 R. Sullivan,《China Mission: A Personal History from the
的領導者,也是忽必烈的國師,由他召集了八十位尼泊爾 Last Imperial Dynasty to the People’s Republic》,巴頓魯
最優秀的藝術家來完成這項任務。擁有早慧天賦的阿尼哥 治,2013年。
(Aniko,1244-1306年)是其中的領導者,集建築師、織
品家、畫家與雕塑家於一身,這讓贊助者八思巴印象深刻,
並將阿尼哥的才華引薦給忽必烈。皇帝熱烈地接受了阿尼
哥,並擢升要職。在諸多榮譽之中,阿尼哥曾被任命為「諸
色人匠總管」來管理不同種族的藝術工匠。之後阿尼哥任「
大司徒」之職掌管教化部門,並且負責帝國的鑄造工程,控
管宮中珍貴資源的供應,如黃金、珍珠、犀牛角等等。依據
蒙古王朝宮廷的官方記載,有關阿尼哥的個人傳記描述,許
多的紀念碑、佛像、繪畫、織品都是出自於他的設計。請參
考 Karmay (Stoddard),《Early Sino-Tibetan Art》,沃明斯
特,1975年,頁21-4。阿尼哥在宮中獲得財利榮祿。當時與
阿尼哥一起進入蒙古宮廷總共有二十四位紐瓦爾藝匠,他們
開創了尼泊爾藝匠於中國宮廷御作坊內工作的先河,並且延
續了數個世紀之久。元朝之時,藏傳金剛乘佛教乃其國教,
工匠對喜馬拉雅佛教聖像的熟識與掌握,加上其名聞天下的
技藝,讓他們成造合符統治者藝術傳統的佳品。
圖一
十四世紀 尼泊爾鎏金銅文殊菩薩像
Berti Aschmann 基金會
© 蘇黎世雷特伯格博物館
THE HEART OF TANTRA – BUDDHIST ART INCLUDING PROPERTY FROM THE NYINGJEI LAM COLLECTION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