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2019 October Two Ming Masterpieces Hong Kong Imperial Art Sotheby's
P. 23
圖一
明宣德 青花折枝石榴花果紋盤
《大明宣德年製》款
清宮舊藏
圖片鳴謝: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有元一朝,瓷匠大膽嘗新,也曾試燒藍釉白花,然藍白之
間的過渡稍嫌突兀,未及此品兩色接合自然。元代傳世例
子甚罕,僅只十數(康蕊君,《White Dragon in a Sea of
Blue》,Littleton and Hennessy,馬斯垂克,2014年)。以此
法裝飾者,洪武年間看來無例可尋。及至永樂一朝,現知
可能只有前述 Sedgwick 舊藏無款例。到了宣德年間,這類
瓷盤完成之時,藍釉滿地、留白為飾之法無疑已達到爐火
純青的境界。
折枝石榴花果紋盤,盛行多時,往後逾整個世紀延燒未
竭。如只靠輪廓,較難辨識花果品種,但若參考圖案相同
之青花例,則可一目了然。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青花(圖
一)及白地紫金釉折枝石榴花果紋盤,均署宣德年款,並
見於該院1998年展覽圖錄(前述出處,編號197及199)。大
維德爵士舊藏一宣德黃地青花例,現存大英博物館(康蕊
君及霍吉淑,《大英博物館大維德爵士藏中國陶瓷精選》
,倫敦,2009年,中譯版,北京,2013年,圖版35)。黃地
青花最後成了大宗,一直風靡,續製至成化、嘉靖年間。
宣德年間,有製少量圖案與此有別之藍地白花盤,尺寸或
大或小。大者,多於外口沿下一框留白,橫署年款,本品
正為一例。它們入窰燒造時或需額外支撐,才可免於歪
塌,是以素底露胎。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例,盤心飾牡
丹一株(《明代宣德御窰瓷器》,北京,2015年,圖版89
),或窰址出土折枝萱草紋盤,1998年展於鴻禧美術館(
前述出處,編號82-3)。尺寸較此盤小之例,底則施釉並
署雙圈款,如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折枝梔子花紋盤,1998
年曾在該院展出(前述出處,編號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