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2020成發音樂會《思逐》節目冊
P. 12
曲目介紹
《馬卡道狂想曲》 曲 李哲藝
台灣的原住民屬於南島語系,依來台先後有『高山族』及『平埔
族』的分別;高山族多居住於高山地區或丘陵,而平埔族則居住於平
地及丘陵地,接受漢化的程度也不同,於是早期有『生番』及『熟番』
的區別。目前台灣的高山族共分十族,而平埔族則眾說紛紜,未能有
比較肯定的族群分類,不過每一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化,尤其是音
樂更是獨具一格,大多由族中長老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本曲之創
作取材自台灣平埔族的兩段傳統旋律,分別是用於祈禱及祭祀,在作
曲手法上除了保留原有的旋律美感並加以管弦樂化之外,更加入世界
音樂的節奏。
第一號音樂會序曲《魯布》 曲 劉至軒
全球具有口簧文化的民族中,臺灣的泰雅(Tayal)與賽德克
(Seediq)兩族群相對發展得更具複雜性及豐富性,因該兩族除了與
一般少數民族同樣的一至三簧外,又發展出四至八簧的多簧口琴,可
視為世界的珍寶與資產。
口簧在泰雅語稱「Lubuw」,以諧音「魯布」作為此序曲之標題。
口簧在泰雅族人生活中除娛樂外,還藉其傳遞訊息,包含了男女示愛
、語意傳遞、祝福、思念、提醒等等,而這種以口簧表達意念的文化
,在世界各民族中,是絕無僅有的。樂曲中使用三個短小曲調為素材
,其中以賽德克族的一首用於父母答應子女婚事時所演奏的曲調(後
稱第一素材)貫穿,全曲大致分為三段:
序奏以馬林巴琴的頑固音型為基調,由彈撥樂悄悄奏出第一素
材,藉由其他聲部依序加入所堆疊的張力,引領聽眾進入原生的氛
圍。最後以弦樂短小的過門,中斷了序奏。
中段以管樂及弦樂先後奏出由第一素材轉化而成的溫暖旋律。之
後將第一素材解構,利用撥弦、擊樂、彈撥樂等不同音色,以對位手
法發展擴充為進入之後七八拍的能量。
七八拍段落融入大眾音樂的風格,以口簧單純的音調作為持續低
音,以流行的語法包裝古老的樂器文化。倏地轉入六八拍,將音樂推
至高潮,而突如其來的停止,使之前的激情無法獲得釋放,色彩也由
明亮歡快轉為神祕陰鬱。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