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教授千古 - 1 (5)
P. 69

态化成了不必要的、多余的计算和操作。由此,基于自权重和自加权均数的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原

               本不适用于偏态分布的参数检验法也就不再需要正态性假定作为使用的前提和条件了。

                   在完成了以上两个重大突破后,我深感需要为统计学构建一套有着新思想的基础概念系统,
               它应该直观、简单、成体系且相互之间能构成一个缜密的逻辑闭环。这个工作也基本完成了。当

               然,我不能断言它是完美无缺的。不过,曾有一位在美国读统计学博士学位课程的中国学生说,
               看了我发布在一个统计论坛上的新概念系统后,对于统计学的理解茅塞顿开!

                   在1998~2000年间,同济医科大学开始增加人文和艺术类的选修课程教育,社科部的王健老

               师受命组织这类课程的开设,于是他找到我,希望我能开设一门音乐欣赏的选修课,我答应了。
               于是,我在给公卫学院的本科生讲授《流行病学》、给临床医学生讲授《预防医学》中的统计学
               部分,以及给一个硕士研究生班讲授《医学统计学》的同时,还开讲了《音乐欣赏》的选修课。


                   然而,那段时间最让我费神、整日魂牵梦萦的却是关于分段回归分析的逻辑和算法等问题,
               并很快完成了两篇我认为给自己影响比较大的文章。一篇是1999年9月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
               发表的《论智慧的递进结构与认知的逻辑流程》,这是一篇关于纯哲学方法论的阐述。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又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这篇文章就是为日后思考统计学领域

               的问题做了方法学的准备。另一篇是关于“泛函化临界回归分割”的初稿,被2000年夏天在美国印
               第安纳州首府Indianapolis召开的“联合统计会议”(2000 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收录并安排
               在大会第一天下午的“一般方法论”小组发言,因为我建立的算法确实与其他人都不一样。这次与

               会得到了中国教育部下属的国际会议和交流处的资金支持,因为那时的我只是一个小讲师,没有
               任何科研经费可以支持自己出席这一大型的国际统计学年会。

                   从美国返回后,这篇初稿经过修改后很快被当年的《中国公共卫生杂志》采用,发表在当期

               的首篇。尽管它为解决其中所涉及的类似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操作且有较好结果的统计算法,但这
               一算法确实存在着因不够成熟的思考导致的缺陷。这就是为何我后来出走美国的原因,因为我决
               计要完善它!现在,我终于可以说,我做到了!


                   我尚在国内时,最后一次拜访金教授是出国前的2001年夏天,那时,他原先住的那栋二层小
               洋楼早已不在了,而是在原地建起了一栋高大得多的教师居住楼。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每套房应
               该是四室两厅,面积超过150平方米。正是由于这次拆建,我们有几年没在金教授家举办过家庭
               音乐欣赏会了。听说他搬家后,我就去拜访了他。那一次,我发现他的音乐藏品都变成了CD类,

               也是应有尽有。我们专心交流了一下西方古典音乐的各流派以及我们各自的喜好。金教授说他年
               长后偏爱巴赫、莫扎特以及更早的巴洛克音乐。而我则还是处在喜欢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时
               期。或许等我到了他的那个年龄,我的偏向会有所变迁。谁知道呢?






                                                                                           P a g e  68 | 101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