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3 - 中国印书网印书订单
P. 253
五,故利用宾于王矣。
上九失当, “ 观其生,君子无咎”的现象。本爻的爻辞(包
有
括关联的象辞),从“观”字的本意出发。然后以爻变的现象而
解说其象征。例如初六的“童观”是以本内初动变为震,交错于
雷天大壮的初爻,反综于地泽临的初爻,将其综合起来,比拟其
为“童观”,或应小人之道,这是说:初六的现象,有以小概大
的谬误(其例如前初九的解释),虞氏之说可能是他有感于当时
世事的言论,虽然也很有理,但也不敢全然苟同。六二爻的“闚
观,利女贞”,虞翻与李鼎祚的解释,各有所长。六四爻的“观
国之光”,是以本卦内卦的阴柔,求进而近于九五的阳刚,所以
便以“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来作比拟。此外,六三爻“观我
生,进退”,九五爻“现我生,君子无咎”,上九爻“观其生,君
子无咎”,可见本卦六爻之中,以“观生”作象征的比拟,占去
一半。
内卦六二爻,与外卦九五爻,都以“观我生”为主。但象辞
解释六三“观我生”,是从自我反观,属于个人自我的现象,所
以称其为“未失道也”。九五爻的“观我生”,则是观顾国计民生
的大我,这才是君临天下,临观无私的大义;也是老子和孔子均
曾主张的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的枢机,成为
本卦的重心所在。
但“博施济众,尧舜犹病”。所以,象辞对于上九爻“观其
生”的解释,便有“志未平也”的比拟,显示人事之始终不能“得
其平也”的道理。综合本卦卦象、以“风行地上”而成观,以及
卦辞的“盥而荐,有孚顺若”,彖辞中“圣人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矣”,完全是以观风教化的临渐而文明成俗,以至于具有“君子
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偎”的精神,而形成并达到六
四“观国之光”,九五“观我生”的思想境界为极致。所以从卦
象的大义而论,《周易》的观卦与大壮,就是老子归隐而著《道
德经》的精神所系,岂但仅代表十二月或八月的象征而已。若根
据《周易·序卦》所言之“物大而后可观也,故受之以观”,似乎
仍然意犹未尽。
Nature Yee -- 248/323 -- Sep.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