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2021_原來臺北_下期_1225
P. 19

詩所道出原住民族生存的無奈,對比連橫                                 國有化。戰後,國民政府承接土地制度,進

            《台灣通史》〈自序〉的陳述,荷蘭人、西                                行土地資源編收,設立國家公園、農、林地

            班牙人、閩南人、客家人、日本人的先後到                                開發,伴隨山地同胞平地化的政策,原住民
            來,「開物成務」的反面是土地的佔領。                                 始終處於弱勢,愈來愈失去原有的生活空間。

            17 世紀荷蘭人在臺灣南部(安平)統治時,
            將土地所有權歸荷屬東印度公司,稱作「王                                生活空間被擠壓,回歸部落、記憶、山海世

            田」。鄭成功治臺時期,「王田」收歸「官                                界、神話等等題材冒現。1987 年,吳錦發

            田」,隸屬鄭氏;1644 年鄭經進臺,隔年                              主編《悲情的山林—台灣山地小說選》集結
            復頒「囤田之制,以拓番地」諭令,進行番                                原住民、漢人作家的文學作品,並支持與推

            地開墾,收歸原住民土地,影響原住民的獵                                動晨星出版社「臺灣原住民文學系列」,出
            場及生存領域。政權轉移清廷,原住民土地                                版大量原住民作家的作品,確立原住民族文

            依照熟番、生番劃分番界。日據時代,開山                                學。   (圖一)

            撫番,統治者掌握地籍及徵收稅金,生番地









                                                            19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