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 - 重口味心理學
P. 2
局面誰分配時間啊。大家看 D總是在身體很不舒服(頭疼)的情況下才讓其他三個“人”出現。我不爽了,才把爛攤子留
給你,你不去也得去。所以感覺到 D的腹黑和 “悶騷”沒有? 現在再來看D,這時就整合成了一個表面看似中規中
矩或者偏於強悍,但私底下欲狠無力沒事只能偷著壞,幻想狂妄現實囊軟的既可憎又有那麼點可愛的男人。 D說
過,他對那三個哥們兒的存在一無所知,那麼反過來小D、中D、大 D三人對 D的存在也一無所知嗎?那可不一
定。也就是說大多數情況下核心人格是無法感知到非核心人格的存在的,但是反過來,非核心人格卻不一定感知不到核心
人格的存在,所謂“兄弟”們在暗,D在明啊。 “D氏兄弟”一家四口的故事看到這兒,我心中一直有個小小的疑惑。
疑惑就來源於我先前看過的那些電影,無論是《驚魂記》還是《禁閉島》,其中人格只分裂成了兩個,《搏擊俱樂
部》裡是諾頓和皮特,還有本書叫《三面夏娃》,充其量是三個,看到 D我知道了還能分成 4個。那麼,一個多重人
格障礙患者究竟能夠分裂成幾個人格? 專家這時出面了:“跟你說,你們那都不是事兒,我們的臨床研究表明,一個
多重人格障礙患者平均可以有 13 ̄15個不同的人格。” 人們都說愛情沒有性別、種族甚至物種之分,實際上多
重人格中的分身也是沒有性別種族甚至物種限制的。比如說,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一個嬌小可愛的女性和一個強有力的男
性兩個分身,其中男性的一方充當起了保護女性的角色;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主人和寵物兩個分身,他的人格時而是
人,時而又變成一條毛茸茸的大胖狗。 電影中不同人格間的轉換往往神不知鬼不覺,讓你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現實
生活中的轉換也確實如此,是瞬間的,如同川劇的變臉,“嗖” 的一下就過去了。而且換了“靈魂”後還會發生一些意想不
到的改變。 一項研究表明,37%的病例發生了優勢手的改變,一下子就變成了左撇子或右撇子。還有人之前有眼睛
斜視的問題,變成另一個人格後這個問題也神奇地消失了。
那麼什麼情況會誘發人格的轉變呢?我要說幾乎是任何情況,比如看到一隻橘子。就是這麼簡單而偶然。
在這裡給大家看一張圖,是一個多重人格障礙患者在不同身份下寫出的筆記。 我們都知道,有很多情緒問題,如
傷心、抑鬱、焦慮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自癒。——這裡我用到了“情緒問題”這個字眼,顯然它並沒有上升到障礙的高
度。——實際情況是,絶大部分的心理障礙是絶對沒有可能自癒的,多重人格障礙患者也是,一旦患上,如不治療,將會持
續終生,而且當他們到了新的環境生活,可能還會增生出新的人格。 患上該病是如此難治療,沒病的人可不可以偽裝
患上多重人格呢?
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這裡我們要再提一遍電影《致命 ID》,它簡直可以成為多重人格障礙的科教片了。影片中有司法人士和心理學專
家坐在一起爭論男主角是否應多重人格障礙該定罪的情節,其中,司法方提出這個兇手會不會是在偽裝多重人格障礙?
因為當時的法律規定對於精神障礙患者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責任。後來不幸慘遭毒手的那位心理學專家這時極力替男主
角申辯,他遞給了司法方一本日記,裡面赫然呈現了具有不同字體、語氣和行文方式的文字,就與上面那張圖片中的內容
類似。司法方看過後遲疑了……剩下的內容就留給已經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回憶,沒看過的人自己找來看吧,接下來我要給大
家講一個新故事,一個關於多重人格能否被偽裝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就叫“丘陵殺手”。 20世紀 70年代晚
期,有位叫 Kenneth Bianchi(以下簡稱K)的男子在洛杉磯地區殘暴地強姦並殺害了 10名年輕婦
女,並把她們的裸屍拋到不同的土堆上。“丘陵殺手”因此得名。雖然事後有無數證據表明 K就是那個丘陵殺手,他卻一
直不停狡辯,哭天搶地,引來專業醫師的注意,認為他可能是個多重人格障礙患者。接下來,他的律師順水推舟地帶來了
一位心理醫生,隨即便催眠了 K,然後該醫生問他:“我能不能和你身體中的另一部分聊聊天?”這時,一個憑空出世的
叫做 S的人出來答話了:“我等了你們很久了,沒錯,我才是那些案子的兇手,你想把我怎麼樣?還有啊,K他什麼都不
知道,他可是無辜的啊!” 有了這種證據,K以及 K的律師都覺得十拿九穩,氣定神閒。只是沒有料到,一山更比
一山高,控方律師見狀請出了 Martin Orne先生(現在已經故去,以下簡稱M),來“料理”一下 K的心理
問題。
M是誰?那可是當時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及精神病學專家,在催眠及多重人格障礙領域響噹當的泰斗級的人物!
隨即,PK開始,大師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第一招:欲擒故縱。
一次與 K的深入會談中,M佯裝不經意地提到,一個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礙患者應該至少分裂出三種人格。不久之
後,K體內的 S2就出現了。
第二招:打草驚蛇。
一日 M約見 K,提出一個非常誠懇的請求:請把這一天的時間都給我第一篇:一個肉體能裝下幾個“靈魂”? 好
嗎?隨後,M大爺手提量表,像打了雞血,對 K進行了一整天心理測試的狂轟濫炸。這些戰火中誕生的測試結果表明,
K與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礙患者還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
第三招:釜底抽薪。
M聯繫警方搜查了 K的住處,發現有很多關於精神病理學的教科書,因此推測,他可能研究過這類問題;調查採
訪 K的親友,發現他在被捕之前從未出現過任何心理異常。
三招過後,K完敗於大師腳下。M最後得出的結論是:K的多重人格障礙是偽裝的!在這份有力的證詞基礎上,K最
後被認定為有罪並判處無期徒刑。
實際上,還有種非常簡單的區分偽裝與否的方法:裝病者總是急於顯示自己的症狀,而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礙患者則會
試圖掩蓋自己的症狀。
多重人格障礙與精神分裂症之間雖然有很多共同點,但它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心理障礙。最直觀的區別在於:前
者是一個肉體多個靈魂,而後者是一個肉體一個靈魂。 除此之外,兩者都會產生幻聽,但區別又在於:
多重人格障礙患者聽到的聲音來源於內部,自己頭腦裡,是自己跟自己的對話,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則會認為那是天外
之音,是別人發出來的。 同時多重人格障礙患者能認識到所有這些只是種幻覺,往往會自己壓制住這種聲音,而精神
分裂症患者則認為那些聲音都是真實的,儘管實際上它們並不存在。 該進行下一個案例了,而且該案例的經典程度無與
倫比。 它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具有里程碑般的意義!這就是著名的“安娜案例”。安娜對於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以及隨
後出現的精神分析治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她的出現,人們才把目光迅速投向了潛意識領域,因此她也被認
為是精神分析的第一位病人。 一提潛意識,是不是大家就會下意識想到了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提出潛意識的概念真是
為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多重人格障礙他認為心理分為兩個層次,意識與潛意識。
就像一座巨大的錐形冰山,把它放入海裡,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用刀切開,然後裝進意識,而海面下真正的龐然大
物部分卻用來裝盛潛意識。
因此整個心靈的冰山裡,潛意識才是真正的大BOSS。
現在我們把冰山放入我們的腦中,在它們接合的地方開一道門,放一個小人兒把守。 白天我們工作學習忙碌,都
靠著上面的小冰山接受來自各種渠道的信息:所有的看過的東西,聽過的聲音,聞過的氣味……有一些我們剛接觸過就忘記
了,或者過一段日子後忘記了,但是弗洛伊德認為,你其實並沒有真的忘記,它們只不過是順著那道小門溜入了下面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