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2019 Issue 1
P. 54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原著 CURRENT Medical Diagnosis & Treatment 是一本好的基础医学书 , 熟读就能解决许 多问题。以我的英语和医学水平去读 , 可以想像得到是一个何等的艰苦学习过程。碰巧 有国内其他院校的考生也想投考,就联合起来讨论 , 大家都没有在美国学习过 , 不知道 它的考试方法。发现死啃课本难成功 , 窍门是从考试题目著手 , 特别是以前考过的试题 是范例 , 书本只作参考。我们只有旧《英汉医学词典》解决部份单字问题 , 各自备课 , 轮流讲解。别人英语发音比我好很多 , 研讨会上还是要看着英语讲中文。我们读过的试 题数以千计 , 熟能生巧 , 很多时一看到试题不需思索立刻知道答案。有些题目没有确实 答案 , 要考考生的思考能力 , 只读书本就根本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当时美国医学考试分两部份 , 第一部份给外国医科学生考试的称做 ECFMG, 和美国 医科学生毕业统考同时进行 , 只需考一天 , 考的主要是基础医学和临床理论。考过就是 医学博士 (MD) 或同等 , 可以申请做美国住院医生。第二部份 BOARD 才是行医执照 , 过了第一年住院才准考 , 共考三天。问题是如何通过第一次考试进入美国,其余再作打 算。三百六十道试题用八小时考完 , 每道题目平均只有 1 .3 分钟 , 有的题目长达半页纸 , 一两分种未必能读完 , 稍短的题目就只能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 , 要飞快作答。经过自修 反覆练习 , 反应神速 , 可以一试。
滞留在香港的国内医务人员数以千计 , 因无执照各出奇谋找生活 , 报考人寥寥无几。 核准投考以后 , 考试费 US$600 是天文数字 , 为照顾贫穷考生可申请先付 US$100, 欠数 后补。试场同考的多是印度考生 , 他们英语了得。但我能看懂的题目就不到 80%, 是选 择题 , 结果幸运地考得最低合格分数 75%。普通英语也过了关。
申请住院医生的 program 要有推荐信 , 我走运请到一位香港大学国际著名的骨科教授 帮助。他同情我的处境 , 推荐信写得特别漂亮 , 不必面试便取得在纽约医院的第一年住 院医生合同。立即上班 ( 当年 MD 可直接移民 , 我是最后一批 ) , 省下一大笔消费。那 只是成功的第一步 , 苦的还在后头。
我从未到过美国医院。头一天收病人就跟着本地毕业的学习 , 他们做病历是用 dictation( 口述 ) 的 , 而我照样做被病历部 reject( 退回 ),只好改用手写。人家收病人口 述就轻而易举 , 而我就写到焦头烂额。不过他们打静脉就血淋淋 , 我打的就很乾净。 扯平。有一次内科查房 , 病人患再障性贫血 , 主治提出问题我哑口无言。他说:“好 ! 你明天回答”。我漏夜就熟读有关文献 , 可是两星期后才再见到他 , 还是哑口无言。就 这样勉强挨过第一年。主任做毕业评语个个卓绝 , 只勉强说我和病人关系好。第二年申 请专科。本来我是申请做外科的 , 外科主任说 : “你的手艺不错 , 但我必须在找不够 本国毕业生时才能留用你”。我只好另行申请哥大附属的麻醉科 , 因我以前也有些经验。 那面试的是 Mao( 毛泽东简称 ) 痴,知我是从 Mao 那里来的人就如获至宝 , 半小时的面 试主要是谈 Mao 的事迹 , 就这样轻易混过去并收到录取通知。
虽然能蒙混过关 , 纽约哥大不是含糊的地方 , 那个 training director( 培训主管 ) 似乎 和我有仇 , 因英语差不够沟通 , 险些送我去进修英语 , 奈何已签合同不能改。天生我 材必有用 , 扎针不必懂英语 , 做麻醉的针扎得准就 " 万事俱备 ", 获得 One Shot Shea
54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