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漫談慈悲梁皇寶懺電子書(總)
        P. 72
     二、天耳通,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語言及世間種種
                  音聲,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他心
                  通;
                  四、宿命通,謂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世
                  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眾生,各各宿命,及所作
                  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神足通,又叫身如意通,身能飛行,山海無礙,於此
                  界沒,從彼界出,於彼界沒,從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
                  作大,隨意變現,是名神足通;
                  六、漏盡通,漏即三界見、思惑,羅漢斷見、思惑盡,不
                  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盡通。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複至誠。善攝心念。相與已得
                  入歸信門。唯應秉意。以趣向為期。於內外法。莫復留
                  難。若本業不明。自不能造。見人作福。唯應獎勸。彈指
                  合掌。明進其德。不宜起心。生諸妨礙。使彼行人。心成
                  阻退。若是不退。彼進如故。彼既無減。唯當自損。空構
                  是非。於身何益。若能於善。無有礙者。可謂合道。有力
                  大人。若今作礙。於未來世。云何能得通達佛道。就理而
                  尋。損害實重。阻他善根。罪真不輕。】
                    《楞嚴經》云:「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
                  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
                  則名為三無漏學。」所以對一個真修行人來說,修習管住
                  自己的心,讓心始終能保持在正念上,一旦跑偏,立即令
                  它回歸正念。心若能不往邪處想,則不會去造業。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