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弘一大師傳_電子書
P. 6

我反求,一內在的超越,一自覺的完成。在此處,對於其生命所表

                   現者,我們無法再予以評說,唯有空諸戲論,讓他靜悄悄地淩空,
                   又讓他無聲無息地回到大地。因為這是他本來的生命,也是與他六

                   親眷屬所共有的生命,他不但要完成自己,也要完成他人,在他那
                   一剎那的自覺的轉變過程中,是一絕對真、絕對善的生命境界,對

                   於此,我們還有何可以言說,或予其一讚一貶呢?

                       是的,出家後的弘一大師,其所特重的戒律精神,與未出家前

                   的李叔同所著的浪漫氣息,迥然是生命的兩極,給他個人的世界顯
                   出了極強烈的對照。可是,正因為如此,使我們纔看得出他生命過
                   程中的層次境界,從怎樣一個階段而到達了另一個階段。凡有過內

                   省觀照經驗的人,對此都可歷歷了然。

                       實在說,就我早五六年前的心境看,對於弘公的風範,曾經並

                   不怎樣欣賞;我總覺得他的出家,仍沒有契入到佛教的真實道。他
                   既未擔當起「一口吞下千江水」的宗風精神,也未踏入普賢境的大

                   悲願門,更未穿起龍樹、世親的慧業袈裟,僅僅是逡巡於南山狹穀。
                   以他在俗之成就,實應不該如此;作一個佛教的狷士,並不能振起

                   今日的教運,也不能利益河沙眾生。但至後,當我對佛教、對人性
                   又作了一深層的體會,發覺他的風範,確是值得千萬人去模倣和學

                   習。他代表了佛教高峻謹嚴的一面,也表現了人性莊嚴的一面。他
                   不必吞下千江水,也不必踏入大願門,亦無須披龍樹、世親的慧命
                   衣,他自身就是他自身,南山就是南山。沒有他便見不出現代中國

                   佛教的峻嚴,也見不出現代中國人還有威儀的一面!昔日儒家言聖
                   作賢,亦必從三千威儀下手;儘管如今時異日遷,犖犖大者之日常

                   共道,又何嘗不然。更何況佛陀之遺教,再三垂意於是。雖然,我
                   個人所省察之遺教要處,或不盡同,自身之形態,也不能步弘公之

                   後,但畢竟後來領會了此一精神,在佛教及人性中的至高偉大;對
                   弘公之風範也即油然生出了莫大的景仰。


                       我以為任何一件成功的作品,都不須要附屬任何無謂的贅語,
                   尤其是寫「弘一大師」這樣一部傳記。他的真實生命,除傳記的本

                   身在字裡行間可以透露一些搏脈,不是任何附加文辭,可以予其謬
                   讚萬一。且弘公的一生,不是偉人,不是豪傑,他只是一個老老實
                   實的追求真實生命和自覺之道的人。他沒有轟轟烈烈的功勳讓人記

                   述,也沒有永垂不朽的事業讓人傳聞,他的藝術雖已有極大的成就,
                   但自己卻又把它毀掉了,剩下的只是一個求道者的境界;要寫這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