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2018_Borderless_Teachers
P. 70

66
 未來展望與建議
澳洲的移民社會,也讓教室內充滿了來自不同族裔的學生氛圍,面對不同的文化、 社經背景,思考如何將學科知識放進學生們不同的學習脈絡中,是教師一大挑戰,也 能讓大家反省台灣目前原住民、新住民的教育是否受到重視,是否仍難以跳脫後殖民 式的單一民族中心角度,澳洲的體驗相信已讓師資生銳化了文化敏感度,更深刻地思 考每一位學習者不同的學習型態。
 1. 體驗式學習,收穫豐富
東北亞的教育制度因為文化的接近性常十分相似,本次台大師培能跨出東北亞觸 及澳洲的西式教育,是十分可貴的經驗。兩週以來與昆士蘭大學老師、寄宿家庭成員、 四間見習學校的互動,都打破師資生們對於教育的想像,更彈性與賦權(empower) 的澳洲教育制度,使各中學樹立獨特的自我風格,讓我們思考台灣在升學導向取向下, 抹殺了不少多元的可能。
2. 傳承經驗,拓展他國海外見習與實習機會
本次海外見習兩週,從工作坊、講座、學校參訪、體驗式學習課程(boomerang、 Lone Pine Koala Sanctuary)中,可以看出工作坊與學校參訪最能深入瞭解該國的 教育情況,此次課程安排的優點可以運用於下次的海外見習安排,思考除了澳洲外, 還有哪些國家亦值得我們探訪與學習,藉此建立本中心與海外機構之連結,相互提供 資源,甚至能有更長期交換師資生之可能;而師資生們也能將視野放眼國外,拓展不 同的工作想像,成為一位具有國際觀的教師,增加自身競爭力,將海外經驗帶回台灣, 讓台灣教育注入不同風貌。
此外,本次參訪為「見習」性質,久缺教學實作經驗;經過兩週的觀察發現,本 校師資生英文表達能力佳,在 micro-teaching 中都能有效運用英語傳遞知識與解答 學生疑惑,在未來的國際交流機會中,也許能增加「海外實習」之元素,幫助師資生 能練習以外語授課,增加自信心並且能啟發前往海外執教之可能。
106 年度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大學辦理國外教育見習 課程及教育實習課程計畫成果專書


























































































   68   69   70   71   72